深受喜爱的威廉-肯普夫是德国钢琴演奏传统的典范;在他演奏的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与其他大师的作品中没有丝毫的浮华。(或许由于自身艺术鉴赏力的不足,他的艺术才华在美国赢得的不过是狂热的崇拜,在英国评论界却得到虔诚的崇敬。)但这并非意味着乏味与抽象,肯普夫的演奏带有一种优美柔和的音调以及糅合古典与浪漫的激情。
Music & Art的这一系列档案性录音大部分是从德国广播的仓底里发掘出来的,而这些珍贵的演出也已压制成一套两张的CD。第一张唱片包括两个Deutsches Rundfunkarchiv协奏曲的录音:
尽管这些近乎于实况的录音并非句句完美,但它里面一些个性化的东西却是hi-fi化录音所缺乏的:线条感和整体结构感(值得一提的是,肯普夫还是一个多产的作曲家和音乐改编者),华丽的连奏,以及那种难以形容的称之为灵魂的东西。肯普夫的巴赫肯定不符合现在所谓本真演奏(authentic performance)的标准,特别是他的大型改编作品《耶酥,人类渴望的快乐》(Jesu, Joy of Man's Desiring)无疑会被归在“罪感的快乐”(guilty-pleasure)一类。但其《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里所有的浪漫性的伸缩速度及音色的明暗处理,却是任何一个羽管键琴演奏家都无法做到的,直接来说,它表现出音乐整体的意图和更广阔的内涵。
肯普夫对肖邦和李斯特的演绎也应受到尊重。他对肖邦(摇篮曲,作品57号;F小调玛祖卡,作品第七号,第三首;C大调玛祖卡,作品57号,第二首;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作品66号)的理解与阿图尔-鲁宾斯坦后期的录音一致。而肯普夫那富于思想性的李斯特录音则让人觉得这位风靡一时的红星并非肤浅的炫耀者,而更象位严肃的作曲家——不仅仅是钢琴家,而且是音乐家。同样地,弗雷的第六号夜曲,作品63,给人的印象不是轻飘的法国绒,而更象些更有质感的东西,但不失丝毫的高雅。
听着这些超过半世纪以前的录音,不禁回想起约瑟夫-霍夫曼和阿图尔-施纳贝尔的那个音乐学派,他们把细微的音色明暗处理与浪漫主义的旋律灵活性糅合起来。在今天仍然活跃的钢琴家中,也许就只有Murray Perahia沿用这一弹奏方式。尽管不如炫技钢琴家那样华丽,也不如现代学院派那样精确,但至少却是令人更为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