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苏州
首页 > 教育园地 > 钢琴教学 > 文章内容

从车尔尼的论述看贝多芬的钢琴教学与创作​

发布:音乐苏州    浏览量:1519    发布日期:2020-03-26

车尔尼这位伟大的钢琴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生活在贝多芬时代,是贝多芬的学生,又是李斯特的老师。他组织了大量贝多芬作品的演奏活动,改编了贝多芬的室内乐与管弦乐作品为钢琴演奏,扩大了贝多芬作品的影响力,出版了《贝多芬所有钢琴作品的正确诠释》、《带钢琴伴奏的其他乐器作品》等专著,是贝多芬思想理念的最直接的传播者与诠释者,为人们能准确、客观地认识贝多芬音乐的风格起了重要作用。车尔尼从小就熟悉贝多芬的作品风格,对贝多芬的全部钢琴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并深得大师的亲传,故他对贝多芬的音乐风格的解释具权威性、可靠性。他不仅向人们传授了贝多芬的教学与作品的风格,而且还准确地指出了关于贝多芬作品演奏的要点,这些对于今天学习钢琴的人们来说是值得借鉴的,是有说服力的。车尔尼虽然已经离开我们150年了,重温他的这些看法和建议仍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车尔尼1791年出生于维也纳一个音乐世家,父亲是一位钢琴教师,车尔尼从三岁就在父亲的督促下开始学习钢琴,七岁就能将自己的音乐思维记录下来,并创作了他最早的音乐作品。9岁就以钢琴家的身份在维也纳举行首次公开演奏,十岁时已能熟练地演奏莫扎特、克莱门蒂以及其他著名作曲家的键盘作品。他用超凡的记忆力背奏了贝多芬的全部钢琴作品。1801年,车尔尼第一次去拜见贝多芬,虽然当时贝多芬已经有耳疾,但听力尚好,当他听到车尔尼演奏莫扎特的《C大调的协奏曲K503》时,立刻专注起来,并亲自在钢琴的低音区弹奏起这支乐曲的乐队旋律部分,贝多芬当即对车尔尼的父亲说:“这孩子很有天分,我愿意接受他,并亲自教他,每周将他送到我这里来几次”。于是,年仅十岁的车尔尼就成了贝多芬的得意门生,接受了贝多芬三年的免费钢琴教育。车尔尼心目中的贝多芬是平凡而伟大的,对其评价是客观而真实的。


一、贝多芬钢琴教学的风格

依据车尔尼的回忆,贝多芬给他上第一堂钢琴课的时候,“只是教了我所有调的音阶。给我展示了唯一正确的手势以及手指的位置,特别是大拇指的运用——很久以后,我才真正明白这些金玉良言的价值。”


这段时间,车尔尼在贝多芬的指导下学习了C.P.E.巴赫的《键盘乐器的正确演奏法》,从贝多芬选择这本书作为教材就可以了解到他的个性与非同一般的审美标准,这本书不仅有钢琴弹奏指法的指导,还有当时比较先进的钢琴演奏观点,其中第一是从情感论的观点出发对于乐曲进行更为细致的音乐处理,用具体的方法使弹奏更具生动的表情。第二是创造了大拇指的使用与其他手指垂直弯曲于琴键的触键方法,以前的演奏强调只使用四个手指,而手指触键的状态是近似平行的。而贝多芬教学中不仅要求掌握强弱变化的演奏法,还要拥有丰富的感情表现的演奏方法。贝多芬在授课时还引用了当时并不普及的连奏(legato)演奏法,贝多芬本人拥有完美的连奏技术,他的演奏能使当时还处于摇篮阶段的现代钢琴发出无与伦比的声音效果,这在当时是非常少见的,这得益于他对钢琴连奏法的掌握。贝多芬当时曾经说他听过莫扎特的演奏,而莫扎特是在当时流行的斯皮耐琴(17世纪英国流行的小型单键盘羽管键琴,原称为“维吉那琴”,发音轻巧明亮)上获得了完美的演奏法,但是,这种演奏法并不适应于现代钢琴。


贝多芬在教学中对于学生弹奏的错音、技术方面的问题要求并不严格,而声音的强弱控制方法、音乐的性格、表情方面存在的问题,则是不厌其烦地进行指导,因为前者是属于偶尔技术上的失误,而后者则是由认识与感性等方面方向性错误造成的。贝多芬授课强调联想的重要性,用生活、文学作品中的感觉去启发钢琴演奏,强调演奏者要明确用什么背景与形象来进行演奏,正确把握音乐表达的根本精神,将音乐变成真正的艺术,就必须要有丰富的精神内涵。音乐不能只停留在一般的技术成面,音乐应该充满激情并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贝多芬在当时的钢琴演奏上是一位大胆的革新者,贝多芬教学时强调要有好的手指位置,他本人的手指跨度在当时的钢琴上为十度(当时的键盘比今天的键盘要窄一些),不算大,但非常强调声音的连奏。他弹奏的慢板旋律非常优美并具有歌唱性。在莫扎特时期演奏追求的声音是明晰、干净的,很少运用踏板,而贝多芬为了获得他要求的大幅度力度变化与丰满的声音,在演奏时会用许多踏板,显然比乐谱上标记的要多得多。贝多芬还演奏亨德尔、格鲁克的总谱与巴赫的赋格曲,他不仅再现乐曲的风貌还赋予其丰满的精神内涵与新的含义,他出色的视奏就像事先练习过一样,他杰出的即兴演奏更是达到了令人着迷的程度。


二、贝多芬的即兴演奏

贝多芬具有卓越的即兴演奏才能,这是他的钢琴演奏与作曲才能的综合反映,也是他能够在维也纳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所以当时的人们认为:他的即兴演奏远比莫扎特精彩。车尔尼总结:“贝多芬的即兴演奏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变奏型,这是一种旋律构成的手法,要求演奏者对于旋律的和声结构要在头脑中瞬间理解并且即刻运用到演奏中去,同时在不改变和声结构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装饰音、经过音、不同的节奏织体和不同速度的变化来完成即兴演奏。

第二种是展开型,展开的作曲技法在海顿的交响曲创作中常常被采用,但真正的源头要追溯到巴赫的对位法,贝多芬在少年时代就学习巴赫的全部平均律钢琴作品,他已经把对位法变成了自己血肉的一部分,展开需要用到的方法就是对于主题材料运用反复、分割、组合、逆行、倒影、扩大、缩小、模进、移调、转调等方法对作品的主题素材进行充分地展开。

第三种幻想曲型,这是一种非常具有即兴性的演奏形式,这对于演奏者的音乐才华是一种考验,要求演奏技巧流畅、乐思如涌泉,并达到自然流露的状态。

这些手法都是贝多芬创造杰出的钢琴作品时的常用手法,即兴演奏是贝多芬音乐创作的雏形。现在保存的乐谱《幻想曲》作品77就是贝多芬即兴演奏留下的乐谱。


三、贝多芬钢琴作品的风格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创作就像日记一样记录着他一生的心路历程,他创作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包含了三种风格,正如车尔尼的学生,杰出的钢琴家、作曲家李斯特所说:“贝多芬的一生走过了青少年、大丈夫、神的三个阶段”。贝多芬的一生将古典主义音乐推向顶峰的同时,又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

1、风格的变化与耳疾

可以说贝多芬一生的创作几乎都是在与疾病作斗争中完成的。要正确地理解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风格的转变,车尔尼认为考证贝多芬何时开始失聪很重要。贝多芬虽然在1800年开始遭受耳疾的折磨,但1812年车尔尼跟贝多芬学习时,他的反应还是相当敏捷;一直到1816年后,车尔尼与他交流显得越来越困难了。因为疾病的发展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可以推测从1817-1827年这十年里是他渐渐完全失聪的过程,贝多芬的有些作品前后出现风格上的差异,就是因为开始写作于贝多芬尚有听力的时候,而结束于他听力消失的时候。

从贝多芬的作品看来,晚期作品风格的变化是在中期作品的基础上渐变而非突变。贝多芬创作的第三阶段是处于他逐渐失聪的时期,这时期音乐风格的转变的重要原因是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里的创作完全是依靠内心听觉来完成的。贝多芬曾经坦白地说,由于失聪的关系,晚期作品中无法保持以前的流动感与整体感了。因为他早就习惯了依靠钢琴来创作,假如他能够恢复听觉,那么他晚期作品的风格一定会完全不一样。这时期的贝多芬越来越不考虑乐器的操作问题,只关心音乐本身,所以作品弹奏起来比较别扭,技术上很难演奏。连车尔尼也承认他不完全理解贝多芬的晚期作品。在贝多芬失聪阶段创作的钢琴作品有奏鸣曲OP101、106、109、110、111,钢琴小品集OP 119、《迪阿贝里》主题曲以及33首变奏曲OP 120,钢琴小品六首变奏曲OP126,而有些作品虽然出版于晚期,但是创作开始于作者仍有部分听力的时候。如OP 129,《随想回旋曲》。


2、独特的音乐个性

每位伟大的作曲家都有与众不同的个性,而贝多芬正是这种个性鲜明的作曲家。贝多芬作品总体的音乐性格是热情大气、精力充沛、高贵而激情、幽默而动感的,虽然有时古怪忧郁、但永远是睿智的,绝不是女性化、多愁善感。贝多芬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意志力、内在力。他的任何一部作品都代表一个特定的、有力的思想或观念,演奏贝多芬的作品要有很好的技术,包括大跳、快速的手指跑动,需要极大的精神力量,而每个音符甚至是小的装饰音的方向性都是明确的,他的旋律充满了思想,所有的快速段落或手指的跑动都是表现音乐的手段而非目的。


3、深刻的精神特征

贝多芬作品表现了人的精神与意志的力量,动力是他音乐中的灵魂。贝多芬的钢琴作品在音乐的技巧与内涵上都是高深的,因为贝多芬的一生都是在磨难中度过的,其音乐的深度与他的人生坎坷有关。因此,贝多芬的作品是写给成年人与成熟钢琴家的,要求钢琴家拥有深厚的技术功底,杰出的演奏才能以及成熟的心理,丰富的人生经历与体验。如果让年轻的学生演奏贝多芬的作品就如同让小孩朗诵莎士比亚的诗歌一样,因为他们生理上没有准备好,心智也没有成熟,不能从中充分的受益。车尔尼说:只有具有才能、独立判断力和品位,达到了一定的年龄,心智也已经成熟,并拥有了极好的技术的人才适合学习贝多芬的作品。演奏好贝多芬的奏鸣曲需要良师的引导,也需是学习过克莱门第、莫扎特、杜塞克、克拉莫等作曲家的作品甚至现代作曲家的很多杰作等来作为准备。


本书在回忆贝多芬本人作品的基础上,以作者个人对音乐的理解方式,对贝多芬钢琴作品的应该如何演奏提出见解,认为最准确的速度是正确演释贝多芬钢琴作品最重要的环节,给其他各种演奏方式以指示。

4、学习者应掌握的要点:

根据车尔尼的建议,学习贝多芬的钢琴作品要注意以下几点:

学习贝多芬的钢琴作品最好按照作品的编号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这样可以追踪大师的发展轨迹,并理清他三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即在1803年之前的创作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模仿莫扎特、海顿等前人的足迹,属于崇尚古典,显露个性的创作时期。1803年到1815年,在音乐中充分地展现了他自己的特征与独创性,是贝多芬创作的成熟期,1815年以后奏鸣曲创作,其音乐抽象、复杂、深刻,表现出贝多芬的创作选择了与早中期创作所不同的另一个发展方向,是一个新的探索阶段,这是前人所未曾走过的发展之路。

演奏贝多芬的作品,决不能改动,任意地添加或省略什么都是不对的,不可像浪漫派时期的作品由演奏者随意增加装饰音与技巧片段。另外,车尔尼说,贝多芬不喜欢非连音,因此在无连奏标记的地方通常也要用legato演奏。

学习一首作品掌握正确速度是首要的,运用正确的速度可基本确立音乐的面貌,而错误的速度则可能会毁掉一段音乐。另外,贝多芬的作品是为当时的五个八度的钢琴而作,最低音为大字一组的F,所以弹到这里的时候要有很低沉的感觉,因为这里已经是贝多芬使用的最低音了,要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最深沉的情感。

贝多芬是一位职业的作曲家,他是靠出版作品为生的,他写谱非常严格,所有的表情记号都是贝多芬经过仔细考虑后写下的,演奏者一定要遵循作者要求的表情进行演奏,特别是对于贝多芬的晚期作品更是如此。

学习一首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时候,要努力去了解贝多芬的全部钢琴作品,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作品所处的创作阶段,理解作曲家的心路历程。同时演奏者还要学习其他作曲家的作品解决所有的技术问题,并达到一定的境界,这样在演奏贝多芬作品的时候,才能全方位地驾驭这些作品。






苏ICP备07500736号 咨询热线:0512-69792982 62156895 版权所有:苏州音乐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