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俞倩如
学习乐器就如同学习武功一样,在某种程度上也讲究师承门路。尽管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但是如果有好的老师引导,在学琴的道路上就可以做到少走弯路,甚至还可走上捷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许多有眼光的家长宁可换工作、搬家也要带着孩子追随某位老师学习。“孟母三迁”的故事,不仅仅是发生在中国古代。本期就来分享一下,乐器初学者在选择老师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一些因素。
爱和责任心
几十年如一日寒暑不断的教学,不是说一句漂亮话就可以做到的。伟大的小提琴教育家伊凡·加拉米安曾经被问道“您一周教几天课啊”,他说:“教七天啊,不然还能教几天。”事实上,现在的教学比较难坚持,老师除了业余时间授课,很多时候也在乐团担任签约演奏家、学校的专职教师等,很多人也为人父母有家庭牵绊。能够坚持规律地给学生上课,走到哪里都记挂学生的,我相信都是有责任心的老师。
好的老师一定是对学生有爱的,这种爱并不是无缘无故的情感泛滥,而是出于对学生才能的珍惜。我读书时,每次学校有好的外国专家来交流,我的老师都鼓励我积极参加。考完试她还让我主动去问问其他老师的意见和建议。现在长大了,才理解老师的一片爱才之心,并非把学生当成私有财产。我去参加全国比赛的时候,我的老师停了自己课跟着去,给我加课还照顾生活,现在想想,损失了多少收入和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
记得前年我们举办的一场音乐会,担任帕格尼尼协奏曲独奏的是当时还在上海音乐学院读书的林瑞沣。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演出的时候,我们很清楚地看到了他的老师徐惟聆也坐在观众席。徐老师在业界地位崇高,日程也很忙,自己学生的音乐会还专门跑到杭州来现场听,令人感慨——无论多大的腕儿,只要做了老师,都是心心念念记挂着学生的。师生一体,首先要从老师的责任心和对学生的爱才之心开始。
老师要敏感
好的老师首先要是好的艺术家,听觉必须敏感。当老师跟我们说,音不准、节奏不对的时候,千万不要急着反驳,而是要虚心地去找自己的原因,这样才能进步。其次,好的老师对于时代的变化和行业的进步也很敏感,不能固步自封。老师自己也需要从唱片中、演奏中、教学中不断汲取知识,提高自己来反哺学生。对于学生的进步、退步、偶尔的心理波动,老师也要敏感。敏感的老师更容易理解并帮助化解学生学习中的各类情绪。
对美的认知和品位
学习艺术,最怕的就是技术学到了,品味学坏了。高快响不是我们的追求,小提琴教育家林耀基提出的“匀准美”才是不变的艺术法则。艺术法则从生活中来,无法体察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也就无法体察到艺术之美。很多琴拉得好的人,在美食、摄影、戏剧等方面也颇有爱好和见地。孩子学琴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那么就更需要能够有全面审美能力的老师来引导他们。上课的场所不必很大但是要干净整洁,上课下课师生互有问候,不随便打听学生家的情况,这都是老师有审美的体现。
对行业有了解和敬畏
老师首先要对所从事的行业有了解,有信心,有敬畏,再去教学生。老师首先要去努力接触这个行业里最好的东西,也要认清这个行业里目前存在的限制和不足,客观地告诉学生,让他们自己选择。要从行业本身良性的一面去引导学生,给学生正能量。对行业有敬畏的老师是不会夸大其词的,更不会说出学琴就是惟一的道路这样的话。书也要好好读,身体也要锻炼好,琴才能学好。
最后需要说的是,教育是双向选择,不是买卖关系。好不容易找到了好的老师,下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能通过老师的面试,顺利开始学习。
上一篇: 钢琴的这七步,你走的如何?
下一篇: 什么是现代乐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