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苏州
首页 > 音乐欣赏 > 音乐文学 > 文章内容

老柴的圆舞曲

发布:admin    浏览量:2689    发布日期:2007-06-10

柴科夫斯基对于芭蕾舞的特别兴趣,我们只能猜测。这种兴趣可能起源于他对莫扎特的《唐·乔瓦尼》的高度赞赏。该剧第一幕终场以一段乡村圆舞曲来代替乡村民谣,在第二幕终场中引用了西班牙作曲家索勒的一段旋律,这是索勒于1786年创作的歌剧,其第一次在歌剧中采用了圆舞曲。从此圆舞曲开始从乡村舞蹈形式步入贵族娱乐圈内。

柴科夫斯基在三个场合使用圆舞曲取得了巨大成功。头两次是在芭蕾舞剧《天鹅湖》(1877年)中,还有一次是柴科夫斯基的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1879年首演)第二幕中。柴科夫斯基第二部著名芭蕾舞剧《睡美人》(1890年首演),在戏剧的高潮时运用了圆舞曲,戏剧《哈姆雷特》创作的音乐中也出现了圆舞曲。在他的第三部芭蕾杰作《胡桃夹子》(1892年)中,当现实生活的场景被幻想世界的场景取代时,出现了一段《雪花圆舞曲》,剧中的《花之圆舞曲》已是众所周知,终场还有一段圆舞曲。

柴科夫斯基的不少管弦乐作品中也有圆舞曲,或者至少有圆舞曲的影子。比如他1888年创作的《第五交响曲》,第三乐章就用圆舞曲代替了传统的谐谑曲。在他的绝笔之作《第六交响曲悲怆》中,圆舞曲占了第二乐章长度的4/5

柴科夫斯基在1880年创作的《弦乐小夜曲》是作曲家敬重喜爱莫扎特、并潜心研究18世纪音乐尤其是莫扎特音乐的又一例证。

柴科夫斯基对圆舞曲的喜爱并没有博得同一时代人的一致认可,因此他不得不面对批评并予以反驳。这些批评家认为:他在交响曲中使用圆舞曲这种民间舞曲破坏了作品的整体性。对此,柴科夫斯基在写给学生塞尔吉·伊万维奇·塔涅耶夫的信中说:我真不明白为什么在交响曲中不能偶尔出现舞曲旋律,即使这种旋律是为表现一般民众而经过深思熟虑的。这里,我想再一次强调,贝多芬不止一次地使用过这样的手法。当然,柴科夫斯基确实在某些场合不恰当地使用了圆舞曲,比如在他的歌剧《黑桃皇后》中,在悲剧气氛达到顶峰时不恰当地出现了圆舞曲。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柴科夫斯基本人就是一个忧郁与欢愉的混合体,因此这种矛盾在他的作品中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苏ICP备07500736号 咨询热线:0512-69792982 62156895 版权所有:苏州音乐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