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严谨、富有活力,10日,上海东方艺术中心舞台上的柏林爱乐乐团不枉世界一流乐团的名号,让在场观众大呼过瘾。他们是最具传统的老牌名团,同时也是最具活力的年轻新团。以卡拉扬时代的美学标准来品评他们已经不合时宜,西蒙∙拉特尔,是这个时代的英雄。
法国作曲家柏辽兹的《海盗》序曲拉开了这个素以德奥作品见长的德国名团的演出序幕,随后是法国作曲家拉威尔的《鹅妈妈组曲》。《海盗》序曲的演绎音响层次分明;《鹅妈妈组曲》色彩迷人绚丽,每个声部都非常细腻,音乐幅度很大但控制力很好。当年拉威尔把自己读过的童话诸如《大拇指》、《美女与野兽》等都写入该作品。拉特尔则以其富于想象和热忱的表现力,张弛有度地把故事讲得津津有味,展开一幅幅诱人的画面。当然这些得益于乐团每位乐手自如的演奏能力,一些琐细入微、旋律极其考究的段落,对他们而言也全不在话下。
越来越多地尝试法国音乐,使得该百年名团的曲目更为完善,也清晰地显示了其进入拉特尔时代后的变化。拉特尔改变的不只是音色,而是一个时代。如果说和谐、温暖、平易近人是前任指挥阿巴多远离元老卡拉扬所树立的新风格,那么拉特尔则从观念上做出了彻底“叛离”。拓展曲目,发出更加亲近大众的声音,拉特尔不再是卡拉扬时代的王者之风,而更像一个富于青春朝气的公众明星。在“尊老”的乐界,拉特尔以“初生牛犊”“ 锋芒毕露”之势被誉为“现代音乐代言人”。
当然,拉特尔还是柏林爱乐的拉特尔,他不可能遁得太远。如果说上半场是一种宣示:如今的柏林爱乐是我拉特尔的柏林爱乐,那么下半场的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则是在展示乐团历百余年未变的厚重的德奥音乐传统。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开启了浪漫主义的序幕。是交响世界中英雄主义题材的起源,也是乐团非常重要的保留曲目。正如拉特尔所深信的:“每个人都希望听到我们演奏的这首乐曲。”
不过,拉特尔在不换药的情况下换了汤。他选用的是目前较为流行的《英雄》版本,而且并没有突出乐曲的传统气质──他的“英雄”更加戏剧化了,更富有个性。在乐团的衷情演绎下,带上了拉特尔深深烙印的人性化的“英雄”在舞台上游荡。
跟卡拉扬时代的凝重不同,拉特尔的贝多芬是都市化的贝多芬,富有歌唱性,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口味。昨夜柏林爱乐在东方艺术中心的演出,显示出从阿巴多到拉特尔,出自柏林爱乐之手的旋律越来越接近维也纳爱乐亲近大众的特征,这一条变迁之路,走得从容,走得顺理成章。
柏林爱乐乐团历任指挥:
1887-1895 冯彪罗
1895-1922 尼基什
1922-1945 富特文格勒
1945-1952 切利比达克
1952-1954 富特文格勒
1954-1989 卡拉扬
1989-1998 阿巴多
1998- 西蒙∙拉特尔
上一篇: 第二届巴黎中国戏曲节开幕
下一篇: 歌王卡雷拉斯南京精彩献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