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联合导演保罗·加灵顿,曾担纲制作了包括德国、瑞典、俄罗斯、日本、韩国在内的多个欧洲及亚洲“本土化”版本的《妈妈咪呀!》。正当英语版《妈妈咪呀!》近日在上海热演时,保罗专程飞到上海进行了为期4天的考察。
中文版提上日程
对于上海大剧院中文版《妈妈咪呀!》的制作计划,英国小星星公司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期待在这个演出季结束后,双方就对中文版的剧本、演员、舞美制作、演出季等细节问题开始讨论。
保罗表示,《妈妈咪呀!》现在有许多版本,每个版本都会有不同之处。要把英文原版改成各种语言版本,最大的困难就在于歌曲的翻译。对白、场景可以按内容直译,但歌曲要考虑许多问题,不仅意思不能大改动,还要能唱出来。“其实做第一个德国版的时候,我们十分忐忑不安。”保罗说,当时许多人建议说,ABBA的歌曲如此经典应该保留英文歌词,可以减少很多问题,但是小星星公司坚持认为对于不熟悉ABBA的人来说,用当地的语言来演可能更容易使人产生亲切感。“中文版也是如此。”他说,“所以眼下我们需要找到像ABBA一样好的中文‘诗人’。”
上海观众更热情
已经在亚洲执导过日本版、韩文版《妈妈咪呀!》演出的保罗发现,虽然同处亚洲,但是各国观众的反应却大相径庭。在韩国首尔,80%左右的观众是20到40岁的白领女性,她们可以从头到尾都表现得很疯狂;而在日本,观众基本很安静,直到最后才有欢笑声。
这次来上海,保罗仔细观察了上海的观众,“亲眼看到中国观众的现场反应,对中文版制作将很有帮助”。由于日本和韩国都不是英文版演出,所以与上海观众最有可比性的是三年前在新加坡的英文版演出现场。他认为,“上海的观众显得更为热情和直接”。他说,“无论是剧中人的表演或对白,还是演出结束后激动人心的返场情景,上海观众没有错过任何一个幽默的细节。他们时而发出会心的微笑,时而则开怀大笑。这正是舞台上的演员最感兴奋之处。”
上一篇: 北京电子音乐节接轨国际
下一篇: 国交音乐季“英雄”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