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苏州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新闻 > 文章内容

金海鸥巧解编钟谜

发布:admin    浏览量:2060    发布日期:2006-04-05

金光闪闪的架子中央,挂着一口缩微的“铜钟”,斑斑锈迹,古朴造型,把人带回悠远的岁月。但仔细看去,上面题写的,却是江泽民手书的“中华和钟,万年永保”。这只“铜钟”的两侧,还各自悬挂着一口底端“两头尖”的青铜器。这,就是只有小学文化的金海鸥捐赠给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的编钟三件套。让人称奇的是,如果用钟棰敲击,三口钟每口都能发出两个音,个中之谜,许多仿制编钟的专家、科研单位至今没能弄清楚。

从小喜爱“扒肚肠”

 现年60虚岁的金海鸥,长着一张古朴端正的脸,一如他研制的产品;眼睛不大,却透出一股睿智的目光。

苏州有个带贬义色彩的词,叫“扒肚肠”,意思是捣鼓、摆弄。爱动脑筋的金海鸥,却从不认为“扒肚肠”有什么不好,孩提时代起,他就“扒”起了各种物品的“肚肠”,主要对象是各种玩具。

1962年,小学毕业后待业在家的金海鸥,被推荐到苏州响器社工作。这是家以铜锣为主要产品的乐器厂,后来改名为苏州民族乐器三厂。在工厂里,金海鸥翻过砂,也融过铜,做过唢呐杆子,学到了不少知识,包括音乐方面。

尽管工作很累,可下班后金海鸥还是继续“扒”各种器物的“肚肠”。当时,同事们手表、台钟一坏,就会想到金海鸥,金海鸥也来者不拒,总是修得服服帖帖。修自行车更是不在话下,有时候,金海鸥还帮同事们裁剪、缝制衣服,他觉得,“伺弄”这些“玩意”蛮有劲。

让厂领导对他刮目相看的,是1972年他“扒”通了唢呐碗子的机械化生产工艺。当时,唢呐碗子都是手工打制的,效率十分低下,全厂一个月只能生产60只,想用冲压机生产,可唢呐碗子的拉伸技术一直过不了关,一拉就拉坏。金海鸥仔细观察后发现,不成功的症结是局部延伸的抗阻力太大,于是,他通过增加碗子拉伸区域的办法,降低摩擦系数,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厂里采用他的工艺后,产量一天就达到几百只。

不久,金海鸥被调进厂里的设计部门,开始研究技术革新和乐器改良,这下,他“扒肚肠”“扒”得更欢了。

千古钟谜“吊胃口”

让金海鸥萌发研制编钟“阴谋”的,是对著名的曾侯乙编钟的一次参观。

编钟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编类打击乐器,有“众乐之首”的美誉。1978年,湖北随州出土了一套2400多年前的大型编钟——曾侯乙编钟,中国古代的灿烂文明,再次让世人为之震惊。

1981年,金海鸥厂里派出一批工作人员去武汉,参加全国南方片民族音乐观摩演出,金海鸥也一同前往。到达后,武汉音乐学院一位副院长陪同他们一起参观湖北省博物馆,参观中,陈列在这里的曾侯乙编钟引起了金海鸥的注意,从看到编钟的一刹那,他就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震撼。他知道,曾侯乙编钟的最大特色就是,每口钟都能发两个音,这是钟上的铭文明确记载的,但原理却不为人所知。

为此,国家花了巨资,请音乐、制造、工程研究界的7家著名科研单位联合研究,希望破解这一世界难题。有人断言,复制的编钟要能搬上舞台,起码要过50年时间。这样的断言,立即“吊”起了金海鸥的“胃口”:要是自己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那该多好啊!

于是,金海鸥把目光转向了曾侯乙编钟,除了看造型,还看结构,看加工工艺。在武汉的14天时间,他有11天是在曾侯乙编钟旁度过的。白天看了还不算,晚上还要反复想。与此同时,所有能买的编钟、青铜器资料,诸如图片、文字、书本等,只要看到,他都毫不犹豫地买下来,仔细翻阅。粗粗一算,金海鸥买这些资料的费用竟然多达三四百元,这在当时可算得上天文数字了。

回来后,他的设想得到了单位支持,金海鸥激动得夜不能寐。很快,编钟研制工作开始了。只是没多久,4名研制人员就只剩下金海鸥一人,加工设备也十分简陋,但他并不气馁。那时候,他六七点钟起床,然后马不停蹄地设计、雕模型,做模子,浇铸……一直忙到深夜。不懂之处就向相关领域的行家请教。为了弄懂金属模具制作,他往金属工艺厂仿古铜器车间不知跑了多少趟。

乔羽下了“通缉令”

经过半年多时间的研制,1984年初,金海鸥的第一批16只双音编钟终于做好了。金海鸥把它们带到北京中央民族乐团排练厅,请专家们提提意见。曾参与曾侯乙编钟出土、复制工作的乐器研究权威王湘告诉金海鸥,7家著名科研单位联合研制的曾侯乙编钟复制品,已经于198319问世,但鉴定会上专家组认为,这些编钟只是形似,从声音的角度看是失败的。

第二天,王湘和4名学生带了测音设备,想测试一下金海鸥的编钟。在学生们架设设备的时候,王湘用钟棰一一敲击编钟。敲完后,他果断地对学生们说,你们不要架了。随后他拉住金海鸥的手说:你成功了,检测报告我来写!

当时,中央六部委正在排演音乐舞蹈史诗《大歌舞》,由著名音乐家乔羽全面负责。乔羽听说金海鸥成功复制编钟的消息后,马上让助手通知排练组撤下管钟,换上编钟。他说,管钟是舶来品,编钟才是中国人的声音。

金海鸥一听,顿时浑身冒汗。原来,那些编钟早就被陕西省歌舞剧院订购,而且马上要在苏州开鉴定会,如果被弄走了,岂不要“闯祸”?于是,他偷偷摸摸将编钟运回了苏州。

乔羽听到这一消息,连忙下了“通缉令”,让歌唱家马玉涛、吴雁泽追到苏州,一定要把编钟买去。吴雁泽反复劝说:我们的使用就是最好的鉴定!金海鸥只好答应,等鉴定会开完就给他们。三四天后,鉴定会如期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位音乐专家,包括吴雁泽等一起参加了鉴定。最后,专家们一致认为:金海鸥这套编钟是当时全国最好的一套音乐仿制编钟。中央民族乐团、南京民族乐团、陕西省歌舞剧院、武汉音乐学院等七八家单位,都当场拍板要购买金海鸥研制的编钟。

世纪编钟响天坛

金海鸥仿制的第一批编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钮钟。此后,他一发而不可收拾,相继仿制出春秋战国甬钟、镈钟、清朝铜鼓编钟三大系列。1987年,他索性辞了职,自己办起乐器厂,以编钟为拳头产品,同时兼做二胡、锣鼓等乐器。到现在,中外音乐机构、大使馆、收藏爱好者家庭……随处可见金海鸥生产的编钟,粗粗算来,总量已超过1700套。10多年时间里,金海鸥两次获得文化部科技奖,被誉为“创新民族乐器第一人”。

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国家决定铸造一套规模空前的世纪编钟——中华和钟,这套编钟一共108枚,其中90枚主旋律钟由金海鸥生产,它们的式样,囊括了钮钟、甬钟、镈钟三大系列。618,试制工作在金海鸥简陋的工厂里开始了。在日以继夜连续作战5个月、排除了无以计数的困难后,这套几乎是零音分误差的编钟终于诞生了。2000年元旦,国家主席江泽民敲响了这套编钟,在吉庆祥和的钟声里,中华民族迎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纪。金海鸥此次捐赠给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的编钟三件套,就是以中华和钟为题材的。

看到金海鸥的编钟后,新加坡电视台的记者饶有兴趣地问他,研制时经历了多少次失败。金海鸥莞尔一笑,反问:为啥要失败?失败是因为考虑不成熟就动手而引起的,如果考虑时能将所有的问题都排除,再着手制作,是完全可以避免失败的。

金海鸥介绍,自己当年制作第一套编钟,制作只用了半年多时间,但此前的考察、思考却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还直接去陕西研究另一套春秋战国时期的编钟。酝酿试制的时候,不管是吃饭还是走路,他都反复地推敲、琢磨,甚至骑自行车的时候还模拟编钟震动、发声模式,结果来了个“双脱手”,差点撞在桥栏上。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思考,金海鸥终于破译了失传千古的编钟调音之谜,让同一口钟发出了两种不同的音。

    这两年,金海鸥又带领工人们生产出直径3.18的世界第一大锣,还开发了中国古代祭孔必备的八音器物。他说,世界上没有特别聪明的人,关键是心思能不能集中在一桩事情上,如果集中了,每个人都能做得好,今后,他还会继续把心思集中在乐器上,争取破解更多的世界之谜。

苏ICP备07500736号 咨询热线:0512-69792982 62156895 版权所有:苏州音乐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