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苏州
首页 > 新闻中心 > 音乐评述 > 文章内容

克莱默服务于作曲家,而非虚荣心

发布:admin    浏览量:1810    发布日期:2007-11-13

“魔鬼小提琴家”吉顿·克莱默站在世界小提琴界的最顶端,是一位能将个性发挥到极致,却同时又能令人拍手叫绝、过耳不忘的大师级人物。他那独特的用弓方式和冷门的演奏曲目,与那些演奏过于甜腻、讲求中正的同行形成鲜明反差,他“服务于作曲家,而不是服务于自己的虚荣心”,但与此同时又令人一耳听出鲜明的克莱默式特色,这位性格腼腆、内心炽热的演奏家所流露的一切都成为值得中国乐界思考的课题。

转向晚期个性化曲目

60岁,是人生重要的节点。60岁的小提琴大师吉顿·克莱默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一口气为上海听众带来了两场曲目、形式截然不同的音乐会:刚与他的波罗的海乐团结束今年访华的首轮演出,他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自己和重奏小组另一套曲目截然不同且极具分量的音乐会的排练中。“我和我们重奏组的排练,每天要坚持6个小时,这样才能保证演出质量和配合的默契。”据悉,克莱默于1110在上海音乐厅演出前与中国钢琴家陈萨一起每天排练6个小时。依旧站在世界小提琴界的最顶端,依旧喜欢挑战那些冷门而晦涩的曲子,依旧躲在音乐的背后“当作曲家的仆人”……只是在舞台上,60岁的克莱默有意识地少了许多哗众取宠的炫技,多了几分对人性的思考。

和吉顿·克莱默交谈,远不及和他的音乐交谈来得畅快。一件蓝色牛仔休闲衫,戴着褪色的金边眼镜,灰白的头发,肚子微微向外突起,出现在记者面前的克莱默,朴素而腼腆。只有他身边那把价格不菲的小提琴,昭示着这个小老头的身份。在音乐界,人们把克莱默称为“魔鬼小提琴家”,因为他拉的曲子极富个性,而且很冷门──俄系作曲家、东欧的冷僻音符、电影以及探戈音乐,总能震惊听众。他的演奏技术也与很多在美国培养出的小提琴家有着很大不同,作为俄罗斯学派培养出的演奏家,单拿他右手的运弓而言,方法上就与许多美国培养出的很多在运弓时施以很大压力的小提琴家截然不同,他的运弓几乎不用任何压力,而是以对弓速的控制来解决问题,音色纯净。听克莱默的演奏,或许能对人们重新认识这件乐器的音响具有重要的启示。

当乐迷们还在对克莱默于上周在上海的音乐会中演奏的色彩丰富的《八季》所津津乐道时,高难度的巴托克《无伴奏奏鸣曲》又赫然出现在了1110他于上海音乐厅举行的独奏、重奏音乐会节目单中。这首号称“把所有能折腾演奏者的技巧全放在一起”的曲子,是继巴赫的《无伴奏奏鸣曲和组曲》之后,最难演奏的一首无伴奏小提琴作品。“我16岁时拉过两个乐章,直到去年又才捡起来再拉。”60岁的克莱默用一句话就打发了记者对这首曲子的强烈好奇心,似乎拉这样高难度的曲子,对他只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从马勒的钢琴四重奏、理查·斯特劳斯的奏鸣曲到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二钢琴三重奏》、巴托克的《无伴奏奏鸣曲》……克莱默的节目单总是古典与现代交融,纵横跨越数百年。“我选曲目的原则是在音乐会上能让听众扩大视野,有启发性。曲目既有大家熟悉的,也要有大家陌生的。”克莱默说。这次中国巡演的曲目,是克莱默和其他乐手商量了整整一个星期后才定下的。“演的作品,不光要我满意,还要我的朋友也满意。”到了60岁,克莱默总是有意无意地把他的团队推到前台,而自己,慢慢隐到了音乐背后。

“年轻时我注重炫技的东西,现在演奏注重的是人类灵魂的声音。对我来说,现在演奏贝多芬的作品,要比拉帕格尼尼的难得多。”虽然人们依然期待着在演奏会中欣赏到克莱默弓弦上精彩的辉煌技巧,但是,60岁的他却早已从维尼亚夫斯基、圣桑等浪漫派作曲家的炫技作品中渐渐脱身,将曲目的重心放在了贝多芬、舒伯特晚期所创作的那些的个性化曲目上,用他晦涩、冷峻的琴声去探寻音乐深处的灵魂。

仍在寻找音乐之神

与指挥家阿巴多为《四季》中的“冬”的15秒的速度之差而反目成仇;演奏中因为动作幅度大,而要求乐队第一排的位子往后移;把不同作曲家的作品删改嫁接,创作成新的作品……克莱默的这些怪癖不亚于他的名声,但也让他走下了一直被供奉着的“神坛”。

为庆祝60大寿,精力旺盛的克莱默打算今年带着由他创建的波罗的海室内乐团,到世界各地的重要音乐厅演出六十余场音乐会。而“保持热情的灵丹妙药就是和年轻人在一起。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对成熟的渴望,会给我灵感。”

来过上海两次,每次克莱默总受到追星族的热烈追捧,克莱默笑称自己成了“成功的牺牲者”。“不幸的是钢琴大师施纳贝尔说过,观众在一场不好的音乐会之后,也会鼓掌。”克莱默顽皮地开个玩笑。

纵然前年来上海时,坐在剧院里听他演奏的人有点少,60岁的克莱默依然固执,从来不为迎合观众口味而选择曲目,从来不选自己不了解的作品,也不愿太多地出现在报纸上或者电视镜头前。“有人认为在电视上老是看到谁,谁就是大师。我要告诉他,错了!”一直不温不火回答问题的克莱默,说到这个话题时,脸有些涨红。“唱片公司的宣传误导了很多人,有的爱乐者是跟着上帝的法则听音乐,有的很不幸跟了魔鬼的法则听音乐。”

当记者问道,60岁的年龄是否会对演出有影响?克莱默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没有。我在精神感情上,一直在寻找音乐之神在哪里。这比假装知道神在哪里要好得多。如果你假装已经知道神在哪里,每次演奏你就不会有新鲜感。”

室内乐能让你听到方方面面

室内乐是欧洲古典音乐中最为常见的演奏形式,以在人数较少的小团体演奏拉近观众距离,这是过去皇宫贵族玩出来的,演奏者与观众如同倾诉衷肠,有很大的贴近感。但如今却曲高和寡,因为不少观众认为人数越多的大乐队来演自己买的门票越值。

克莱默此次带领陈萨等年轻音乐家在音乐厅演奏室内乐作品,他把观众请到音乐厅,欣赏到典雅细腻且风格多样的古典佳作。在这台名为“克莱默的音乐王国”的音乐会上,他们分别演奏了马勒《A小调钢琴四重奏乐章》和由阿尔弗雷德·施尼特克根据马勒草稿创作的钢琴四重奏,以及理查·施特劳斯、巴托克的小提琴奏鸣曲和肖斯塔科维奇的钢琴三重奏,这里大部分作品是在中国很少演出过的,有些作品是中国首次演出。

相比交响乐,室内乐的疯狂追求者少了点。但是克莱默却丝毫不介意有多少观众来看他的演出。“交响乐还不如流行乐来得流行呢!一位指挥家说过,作曲家把最好的作品写给了室内乐。室内乐就像一颗宝石,有很多面,就是没有商标来让人马上认识他。但是室内乐能让你听到方方面面。”金边眼镜后的克莱默,对自己的音乐充满了自信。

为音乐而学,不是为虚荣心而学。60岁的克莱默至今仍然记得老师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给他的忠告:要服务于作曲家,而不是服务于自己的虚荣心。“有些人,演奏了些作品,就越来越膨胀自大,认为自己很了不起。永远要尊重别人的兴趣和想法,而不要我认为怎样就怎样。我始终是躲在作曲家后面的仆人。”

结束采访时,克莱默忽然很严肃地说:“我要告诫学音乐的青年人,不要把莫扎特看作是古董商店出来的。他有十分鲜明的个性特点,鲜活得像歌剧一样。”

苏ICP备07500736号 咨询热线:0512-69792982 62156895 版权所有:苏州音乐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