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端下曾流淌出《歌唱二郎山》、《长征》的作曲家时乐濛,
作曲具浓郁民族特色
1915年,时乐濛出生于河南伊川。自幼浸润于河南豫剧、越调、曲剧、平调、二夹弦、坠子等民间戏曲、曲艺中,民族特色成了时乐濛作曲时深深的烙印。在多年的创作中,时乐濛始终注重汲取民间音乐的丰富养分,将其深深植根于民族特色的沃土中。他巧妙地将民间传统音调加以选择、变化、丰富,使其焕发出新的魅力。他的成名作《三套黄牛一套马》,就是根据河南坠子“大起板”的音调素材发展而成。1950年的一曲《歌唱二郎山》,是从大别山区的信阳民间小调改编而来的。《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则吸收了四川民歌河川江号子的元素。
不过,在其同事解放军艺术学院音
受肖斯塔科维奇称赞
提到时乐濛,人们会将其与《长征》相联系。在时乐濛的创作中,他都用串串音符,谱写了他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时乐濛早在1952年就曾被总政治部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作曲家”称号,也是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
1959年,时老为建国10周年创作的大合唱《祖国万岁》,受到音乐大师肖斯塔科维奇的称赞。1963年到1964年初,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搬上了首都舞台,他的作品有7首被选用。
生平
时乐濛,中国作曲家。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顾问,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三、第四届副主席,解放军艺术学院原副院长,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作品
组歌《千里跃进大别山》,大合唱《祖国万岁》《长征》《雷锋》《缚住苍龙》,合唱曲《红军想念毛泽东》《不朽的战士黄继光》《怀念周总理》,歌剧《两个女红军》《南湖颂》,歌曲《三套黄牛一套马》《歌唱二郎山》《社会主义放光芒》。
上一篇: 首届“中国交响乐之春”闭幕
下一篇: 川籍音乐家为家乡赈灾义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