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苏州
首页 > 新闻中心 > 音乐评述 > 文章内容

海丁克:观众年轻化是中国交响乐的希望

发布:admin    浏览量:1725    发布日期:2009-03-01

213晚,芝加哥交响乐团在指挥大师纳德·海丁克率领下为北京观众奏响了浪漫主义大师马勒的《第六交响曲》。首演之后,芝加哥交响乐团又在214带来海顿的101交响曲“时钟”,为这位“交响乐之父”逝世200周年深情献礼。最后一首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瓦格纳大号为乐团铜管音色锦上添花,格莱美“状元”芝加哥交响乐团完美落幕了首次中国之旅。

激动

“早在22年前,我同中央乐团在美国巡演时,就曾经与芝加哥交响乐团讨论过什么时间、以什么样的形式来中国。过去我们只能在电视里、在CD中欣赏到大师的精彩演出,今天终于能在现场看到,我和所有乐迷的心情一样激动。”国家大剧院音乐总监陈佐湟如是说。

比陈佐湟更激动的是当晚观看演出的观众。当舞台西侧的上场门开启的一刹那,还未等海丁克露面,全场骤然想起如潮的掌声和欢呼声。海丁克风度翩翩地走上舞台。短暂的序曲之后,音乐在强有力的节奏和带有巨大张力的旋律中推进,木管奏出柔和的音调,弦乐声部则变得热情洋溢。在第二乐章中,双簧管和钢片琴也都变得谐谑起来。第三乐章,铜管声部在呈现千军万马的气势之后,吹出了一段优美的“田园旋律”。整部乐曲临近结束,海丁克的手臂慢慢下落,收于胸前。他面向乐队,并没有急于转身。观众也没有一下子从这段漫长的音乐旅程中走出。沉寂片刻之后,才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85分钟精彩绝伦的演出,令现场观众震撼。特地提前购票并从长春赶来观看演出的吉林省歌舞剧院院长吴境、吉林省交响乐团团长张浩、副团长石东松表示:“‘芝加哥铜管之声’在演出中获得了充分发挥的机会,时而以巨大声浪构成波澜壮阔的气势,时而又如在吹奏催眠曲轻吟出静谧温馨,时而又似历经沧桑构成秋叶飘落的凄迷”。继213马勒《第六交响曲》“爆棚”之后,214,精致的海顿“时钟”交响曲和布鲁克纳的《第七交响曲》,让观众在此感受到乐团无与伦比的控制力和超强爆发力。

欣慰

212下午,海丁克现身首都国际机场,他与芝加哥交响乐团在完成了日本、香港和上海的亚洲巡演路线之后,终于到达北京。第一次来北京的海丁克对这座都市充满了好奇,而芝加哥交响乐团的大部分演奏家也都是第一次来北京,到京后的当天晚上就去品尝了北京烤鸭,13日一早则到故宫游览了一番,还有一些演奏家专门跑到潘家园古玩市场去淘宝贝,有的演奏家14日还登上长城,当了一次中国的“好汉”。

兴奋之余,让海丁克感到欣慰的是中国的观众。海丁克慨叹:“上个世纪60年代,当我在阿姆斯特丹出道的时候,下面的观众全都是花白头发,现在我老了,我发现我的观众们海斗士花白头发,我真心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来听音乐会。”之后,国家大剧院对1314日两场音乐会的观众年龄做出统计,结果60岁以上的观众只有不到2%的比例。当大事一次又一次谢幕的时候,音乐厅里一张张年轻的脸庞充盈着大师的视野,海丁克发现,自己的海氏理论在北京被颠覆了。

自豪

在芝加哥交响乐团的百年访华之旅中,乐团中华裔音乐家也成为国人瞩目的焦点。芝加哥交响乐团中有十多位华裔演奏家,分布在弦乐、木管、打击乐等不同的声部。

做诶乐团首席,来自台湾的陈慕融深感责任重大:“我要领导弦乐的人,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当然,‘老板’不在的时候,很多艺术上的责任都到我头上来了,其他的人要看着我怎么做。做首席最好话少说一些,让人家实实在在感受到你是如何处理音乐上的问题,就是让他们看着你进行示范”。中提琴声部副首席张立国1988年进入芝加哥交响乐团,经历了索尔蒂、巴伦伯伊姆、海丁克几个不同指挥大师的时代。谈到芝加哥交响乐团维持生命力的关键是什么?他认为管理机制十分重要。“工资高,福利好,就有优秀的人去应考。此外,芝加哥交响乐团的乐器都是私人物品,不是国家或者乐团给你的,这里的每一件乐器都可以说是天价。乐团还有一个不成文的条例,要进这个乐团就必须有一把好琴。现在一把琴起码十几万到二十几万美金,多则60-70万美金。所以乐团的音色非常棒”。

对华裔乐手的参与,海丁克诚恳地表示:“这就是我们与众不同之处,众多中国演奏员为我们带来的不仅是全新的音乐经验,其东方文化背景给我们更多人生感悟”。

遗憾

第四乐章接近尾声时,乐队有一段弱音演奏,一位观众突然剧烈地咳嗽。此前观众的咳嗽,海丁克都忍了,这时候老先生忍无可忍,右手执棒的同时,抬起左手,示意这位观众忍耐。不过大师并未从乐队转移注意力,身体仍面向乐队略微倾斜,姿态优雅。这种对场面的控制,令人叹服。

苏ICP备07500736号 咨询热线:0512-69792982 62156895 版权所有:苏州音乐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