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建屋杯”第四届苏州市青少年钢琴大赛开幕,近千名琴童报名参赛,这是苏州目前规模最大、最权威的钢琴赛事。预赛于24日、25日在园区星海学校举行,市区及张家港、太仓、昆山等地都有琴童参加。
从急功近利到追求生活品位
三十年前,学钢琴通常是为了考音乐学院;二十年前,学琴是为了掌握才艺,多门技术多条路;今天,很多人让孩子学琴的目的只是为了让他有点艺术素养,听得懂贝多芬、莫扎特,听音乐会不乱鼓掌,如果运气好,还能成为一个内涵更丰富的人,比较容易快乐。音乐教育正在逐渐回归本质:美育的一部分。
从第一届起即主持大赛工作的苏大艺术学院副院长、市钢琴学会会长吴磊,曾经是苏州的“琴童”。1975年他学钢琴的时候,全市学琴的孩子不超过十个。 1975年父亲为九岁的吴磊规划好了未来:考部队的文工团。学琴彻底改变了吴磊的人生轨迹。当时的琴童几乎全部和他一样,有一位懂艺术的父亲或母亲,准备通过学琴改变人生。上世纪70年代末,吴磊上小学五年级,南京电影制片厂特意到他家里拍纪录片《只生一个好》,拍了吴磊弹钢琴的场景,教育大家只生一个才可以集中力量培养孩子。
吴磊说,苏州钢琴教育三十年来发展迅速,尤其本世纪以来日渐成熟,六年前苏州已有大约三万琴童,钢琴大赛应运而生,而目前至少已有四万学琴者;第一届钢琴大赛参加者共三百多人,第二届增长至六百多人,第三届已经达到近千人,与今年报名人数相近。学琴的人越来越多,琴童家长的心态也有了些变化,功利目的日渐淡薄,大多数只是为了让孩子掌握一门才艺,提高生活品位,而不求对前程有何影响。
专家告诫:考级切莫太着急
今年曾有两部关于琴童的电影在苏州上映,一部是瑞士影片《钢琴小神童》,一部是香港导演张经纬的纪录片《音乐人生》。它们讨论了同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弹琴?只有当品位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不再是标签,人们才可能真正理解,学会在琴声中感知世界也是一种收获。这也是钢琴大赛的追求。
学琴过程中的急功近利始终存在。进入本世纪以来,出现钢琴热和考级热。由于大多数家长并不懂音乐,考级一度成为检验孩子学琴成绩的唯一标准。吴磊说,其实这并不科学,按照考级的规范,基本应该是一年过一级,如果从6岁开始学,应该到16岁考十级。但是由于升学压力,初中的孩子功课已经比较紧张,许多家长希望孩子小学阶段完成考级,所以不少孩子五六年级甚至三四年级已经考完了十级。在专家眼里,这并不是好事。同样考过十级的,学琴的时间可能相差三四年。吴磊说,这就好比同样一首歌,宋祖英能唱你也能唱,考级的最低要求是考级曲目背谱弹完 ,能过十级未必表示你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而如果考过十级之后就以为功德圆满,不再坚持练琴,那是很可惜的。
对于琴童和家长,吴磊提出两点建议:一是要坚持;二是家长要有平常心。学钢琴有很多好处,比考级更重要:一是坚持弹琴可以锻炼恒心和意志,这将是可以受用一生的品质;二是多了一种感知世界的能力—— 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
—— 《苏州日报》高琪
上一篇: “建屋杯”苏州市第四届青少年钢琴大赛通知
下一篇: 钢琴大赛吸引了近千名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