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苏州
首页 > 新闻中心 > 音乐评述 > 文章内容

古典音乐舞台不“撞”不热闹

发布:小文    浏览量:2034    发布日期:2011-12-30

 两只“蝙蝠”比着飞

 今年,在北京的歌剧舞台上第一次出现了大PK。中央歌剧院抢先在国家大剧院之前,推出了工人体育馆360°舞台版本的约翰·施特劳斯轻歌剧《蝙蝠》,由此引发了北京关于两只“蝙蝠”的大战。颇为有趣的是,参与大剧院《蝙蝠》核心制作的黄小曼,同时也以中央歌剧院副院长的身份担纲歌剧院《蝙蝠》的艺术总监。而上海歌剧院男低音杨小勇则是以“蝙蝠先生”的角色,在两家《蝙蝠》中“飞来飞去”。两家均打出了全华班中文对白德文演唱的“亲民策略”,大剧院版力邀笑星陈佩斯出演狱卒,号召力强劲,工体版更打出了两场全免费观看的“狠招儿”,票房“瞬间”告罄。

 点评:效仿国外做体育馆360°全景舞台歌剧演出,的确是歌剧普及方面一次伟大的尝试,走进工体的人绝大多数是第一次接触到歌剧。但歌剧毕竟是精致的剧场舞台艺术,追求完美。从这个观点看大剧院版的观众中,熟悉歌剧的占据相当比例,演出的可持续性也要高得多。

 中日“喜儿”喜相逢

 今年的两个《白毛女》相当引人注目,一个是由第一代喜儿王昆担任艺术总监、由大剧院与东方演艺集团联合制作的民族歌剧《白毛女》亮相大剧院歌剧节。另一个是久违的日本松山芭蕾舞团带着该团独立创作的1958年版芭蕾舞剧《白毛女》在40年后重返天桥剧场。期间,特意安排了两家《白毛女》中新老喜儿的相聚,真的是意味深长。

 点评:第一代歌剧喜儿王昆与第一代芭蕾喜儿森下洋子相聚于北京,其中的艺术意义是难以超过当年的历史、政治、外交意义的。这支胆敢在1958年“九一八”当天在东京首演《白毛女》而不惧日本右派的威吓并有功于中日建交的芭蕾舞团,至今仍牢记毛泽东、周恩来的教诲和自己的使命,“我们感受到了创建新中国的父辈们的召唤,我们听到了历史的呼唤:该你们上场了!”

 两套“马勒”赛着演

 今年是奥地利作曲家马勒诞辰200周年,已经融入全球古典音乐行列的中国也大张旗鼓地办起了“马勒年”系列演出。国家大剧院推出的“马勒年”从7月9日到12月2日,由七支中外交响乐团、十位指挥家加盟分别上演马勒十部交响曲,其中西蒙·拉特率领的柏林爱乐乐团、彼得·弗洛率领的捷克爱乐乐团、大卫·津曼率领的苏黎世市政厅管弦乐团、郑明勋亚洲爱乐乐团等国外名家名团成为最大的亮点。而10月间的北京国际音乐节则是由众多世界顶级指挥大师执棒多支中国乐团,其中多次爽约终在今年首次亮相北京的意大利超级指挥明星里卡多·穆蒂的到来,堪称是年内北京最大牌的首演指挥家。音乐节同样以马勒为主题,但在十部交响曲之外,内容层次更加丰富多彩,包容了马勒更多代表性的声乐作品。

 点评:在一座城市里竟然同时有两套规模庞大的“完全马勒”在上演,即便在欧洲也是不可想象的,马勒动用的艺术资源绝非一支交响乐团所能够完成,两边到处忙着借人是“马勒年”的一大奇景,在北京两唱“马勒八”的国家交响乐团合唱团,竟然又被借到了罗马去唱“马勒八”。不少人在质疑两套马勒耗费巨大,得不偿失。但演奏和欣赏马勒对乐团、对观众都是一座城市重要的音乐建设,就像国家大剧院破土动工时引起的争议一样,受益是在日后。

苏ICP备07500736号 咨询热线:0512-69792982 62156895 版权所有:苏州音乐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