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摇滚、爵士、拉丁、梵音串联起的《弘一法师》曾在上海引起轰动,连演六场而一票难求。时隔数月,这部大型原创多媒体音乐剧将于5月8日至21日再度献演东方艺术中心。据记者了解,随着更名为《弘一》,作为该剧亮点和特色的多媒体场景将被完全颠覆。
亮点一:3D首现最早外滩风貌
大型原创多媒体音乐剧《弘一》去年年底的六场演出令人刮目相看,业内人士称之为一次大胆、成功的尝试。既然冠之“多媒体”的名头,再度亮相的该剧又有惊人之举——多媒体场景重新设计制作,定让观众耳目一新,妙不可言。
曾是影片《伯爵夫人》、《碟中谍3》美术指导的郁百杨此次挑起了《弘一》多媒体设计的重担。短短数月,郁百杨和他的团队就拿出了全新的多媒体场景。
“我们将有长达半小时的3D效果,”郁百杨说:“其中,将展现最早的上海外滩风貌,这也符合李叔同首次抵达上海的时间。大家可能比较熟悉的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外滩影像,这次我们搜集到了1900年的外滩图片资料,然后完全用3D制作出来,这是之前在影视剧中从未出现过的。”
据了解,此次多媒体场景舞台布置景深23米,如此距离在以往的舞台演出上颇为罕见,半个剧场更被多媒体包围。为此,主办方不得不将剧场前面整整四排席位拆除——虽然这对票房而言是种损失,却足见主创人员为求完美效果的不遗余力。
亮点二:舞台再现艺术巨作
弘一与毕加索,两个看来毫无关系的人,却在这部多媒体音乐剧中有了微妙的联系,甚至还与上海世博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李叔同早年留学日本学习西画,并将西画引入中国,而他本身又对中国书画造诣甚高,为了凸显李叔同身上的这种中西交融、博采众长,多媒体场景中运用了众多油画和国画作品,其中就有毕加索的巨作《格尔尼卡》。
毕加索的《格尔尼卡》高3米多,长7米多,俨然巨作,闻名遐迩,但是国内观众却鲜有真正直面。此次舞台不仅将呈现“格尔尼卡”,还将比原作更为巨大——长18米,高9米,并且画面中受伤的马、恐怖的牛都将“活”起来。“这幅作品是毕加索为揭露侵略战争的罪恶和法西斯的暴行而创作,”郁百杨说:“我们在舞台上的运用,更着重于这幅画的意义——表现战争的苦难,相呼应的正是剧中弘一差不多在同一时期救助难民的场面。”
有意思的是,《格尔尼卡》是毕加索接受西班牙共和国委托,为1937年的巴黎世博会西班牙馆而创作。如今,这幅作品又以多媒体的形式出现在献演于上海世博会的音乐剧舞台上,对于国内外观众而言都将倍感亲切。
亮点三:全方位展现传奇
弘一是一位高僧,但他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卓越成就的教育家,这就是多媒体音乐剧《弘一》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力呈给海内外观众的。
该剧音乐总监安栋通过24首贯穿全剧的歌曲,为少年和成年的李叔同、日本女学生叶子、上海歌妓李苹香等主角设计了鲜明的音乐特征,音乐风格从十里洋场的大都会爵士乐风格到佛教禅宗冥想,从流行摇滚到上世纪80年代的复古乐风,甚至连歌剧华丽的咏叹调及世界音乐风等,兼收并纳。值得一提的是,安栋曾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作曲,更为此次上海世博会开幕式担纲作曲。
三十四岁的李叔同为了更好地传播音乐美术等艺术门类知识,以“浙师校友会”的名义创办综合性文艺刊物《白阳》,是我国近代最早的艺术教育校刊。“白阳”即白日,象征着朝阳与光明。而在郁百杨看来李叔同的一生正如“白阳”,“即便他后来出家,也与前半生无关,可谓前途光明,灿烂无比”。因此,在全景式多媒体的表现上,多以暖调呈现,几乎没有灰暗和沉闷。
据悉,演出期间,东方艺术中心的大道上将展示弘一生前遗物等,这些展品均是从各地李叔同纪念馆借调过来,如此规模集中展出尚属首次。此外,配合音乐剧制作的广播剧《弘一》届时亦将同步播出。
时间: 2010年5月8-21日19:15
地点: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歌剧厅
上一篇: 五月音乐节──李云迪钢琴独奏音乐会
下一篇: 费城交响乐团2010年上海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