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塔布拉鼓、爱尔兰锡笛、西班牙吉他、俄罗斯三角琴、非洲鼓……上海民族乐团以往的民族音乐会从未有过如此色彩繁多的世界民族乐器,然而在《共同家园》里,它们与中国民族乐器共聚一堂,碰撞出了色彩斑斓的新世界。
11月5日晚,作为上海国际艺术节特邀项目,上海民族乐团音乐现场《共同家园》在上音歌剧院盛放,不少观众被海派民乐的“新风貌”刷新了观感,惊叹民乐也可以有这样大气、多元、现代化、国际性的舞台展现。
《共同家园》音乐风格定位于“世界音乐”,以“和”为主题,将海派民乐与五大洲多国的民族音乐融合在四个篇章,呼吁全人类携手共建开放、包容、共享的地球家园。
世界音乐的范围如此宽泛,世界民族乐器的种类又如此繁多,如何筛选曲目和乐器,让它们与中国民乐器碰撞出火花,是最难的地方。为此,作曲家和演奏家们进行了反复的试验。
于是在现场,你可以看到中国琵琶与西班牙吉他、弗拉明戈舞蹈的绚烂对话,你还可以看到俄罗斯三角琴和中国阮来了一次美好碰撞,吹惯了中国笛、中国箫的演奏家吹起了日本尺八,打击乐演奏家练起了此前从未打过的南亚塔布拉鼓。
“乐器是有生命的。不同的乐器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技术的克服只是表象,演奏家们打破常规挑战自我,更大的收获在于触摸和感受不同国家的音乐文化,丰富他们的艺术积淀。”上海民族乐团团长罗小慈说。
自2018年11月5日首演于第二十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共同家园》相继在多个重要场合亮相。
今年5月,上海民族乐团应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组委会之邀,在亚洲文化展演以及第十九届“相约北京”国际艺术节上,首度将《共同家园》搬演于北京高校,和北京大学、中共中央党校的观众见面。今年9月,《共同家园》为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和作为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闭幕演出,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和西安广电大剧院双城连续奏响,并获得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组委会颁发的“丝路贡献奖”。
近些年来,上海民族乐团始终坚持“民族音乐、国际表达、当代气质”,中国民乐不仅要自信,更重要的要有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共同家园》打开了一个小口,让人看到中国民乐的当代化和国际化的空间是无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