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原创音乐剧有个问题,经常一个戏把人拉进来,下一个戏又把人推出去,怎么才能让观众长期积累下来,去信任原创音乐剧?我们希望‘原创华语音乐剧展演季’成为一个优选品牌,只有好的音乐剧才能在这个平台上呈现,一点一点地把观众积累进来,让原创音乐剧更有公信力。”
12月2日,“演艺大世界——2020上海国际音乐剧节”发布会上,上海文化广场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费元洪说。
“演艺大世界——2020上海国际音乐剧节”由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主办,上海市黄浦区文化和旅游局、上海文化广场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承办,是中国首个具有专业度和系统性的音乐剧节。
发布会当天,主办方发布了“原创华语音乐剧展演季”参展剧目、“音乐剧论坛”主题、“原创华语音乐剧孵化计划”细节,并宣布“音乐剧歌曲大赛”正式启动。音乐剧演员阿云嘎、郑云龙受邀担任推广形象大使,携手为上海国际音乐剧节站台发声。
与此同时,上海文化广场剧院管理有限公司还联合沪上三大专业院校共同发起并成立了国内首家“上海音乐剧文化研究中心”,探索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助力音乐剧产业发展。
作为上海国际音乐剧节的一个重要板块,明年2月至3月,“原创华语音乐剧展演季”将为观众带来海峡两岸的6台音乐剧。
其中,《寻找声音的耳朵》是上海本土原创的儿童音乐剧,由24名小演员参演,以声音为着眼点,讲述了一个乡下小男孩来到城市之后的生活冲击,现实世界的冲突与无奈。因为口碑好、评价高,这部剧第二度受邀登上原创展演平台。
《毛毛带你飞》同样是儿童音乐剧。为了能在天空飞翔,人类不断进行着各种脑洞大开的实验,这部剧以此为主题,在舞台上穷尽了人类飞翔的各种可能性,最后实现了飞翔的目标。
《九色鹿》也是儿童音乐剧,讲述了九色鹿帮助弄蛇人却遭出卖,用神力化险,弄蛇人受到应有报应的故事。这部剧由中英两国团队共同完成,中国团队来自武汉人艺,英国团队5年前曾在上海演出《尼尔斯骑鹅历险记》,双方目前正在武汉紧锣密鼓地排练音乐剧。
《春上海1949》讲述了1949年解放前的上海,人在面对不同现状作出不同抉择的故事。这部剧由上海音乐学院作曲家安栋作曲、上海音乐学院学生主演,音乐剧新生方书剑担任主唱,是一部充满青春力量的音乐剧。
《搭错车》是华语音乐剧里历史最悠久的一部作品,也是演出反响最大的一部作品。这部剧根据同名经典电影改编,讲述了台湾退伍老兵哑叔养育养女阿美的感人故事。台湾情歌天后丁当担纲主唱。
《西厢》是一部古典风格的音乐剧,讲述了书生张生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剧中不乏戏曲味道的唱段和留白,音乐剧演员刘岩、徐瑶担纲主演。
“我们不能只有外国车,也要有国产车。”费元洪坦言,来到中国的外国音乐剧都是经过挑选的、都是成功的,失败的都淘汰了,原创华语音乐剧泥沙俱下,有些戏确实不好看,但它们现在一比就是和外国音乐剧比,其实很不公平,“我们希望‘原创华语音乐剧展演季’成为一个优选品牌,只有好的音乐剧才能在这个平台上呈现,一点一点地把观众积累进来,让原创音乐剧更有公信力。原创华语音乐剧首先必须在戏剧上立住,戏要真的让观众喜欢。”
作为上海国际音乐剧节的另一个重要板块,今年12月起,“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将面向整个行业开启新一轮的剧本征集,孵化导师和孵化评审也将升级更新。
“在音乐剧界,原创焦虑的现象很普遍,如何回应这种焦虑?有人说我们可以多投点钱,但加大投入并不能完全解决原创焦虑的问题,第一步我觉得反而要放下这种焦虑,去回归艺术规律本身,从土壤的培育和人的培育做起——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做了‘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陶辛连续两年受邀担任孵化评审,前一年做下来,他总结,“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首先要找到可以孵化的人,找什么人呢?要有激情、要有才华、要有生活、善于合作,后两点尤其重要。
“第一届参加的人都很年轻,我们原以为他们会缺乏历练,但让人意外的是,他们都有非常广泛的生活基础和对艺术的把控,有人写的音乐语言有一种超乎意料的成熟。尤其让人高兴的是,我们发现了很多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的搭档,这样的搭档是未来音乐剧发展非常好的种子。”
再就是对作品的孵化,孵化导师和孵化评审要帮助创作团队进一步提炼创意,给出具体意见;孵化制度和孵化程序也要在摸索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孵化出来的作品怎么和社会、怎么和产业互动,也需要探索。
12月7日,在首届“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中脱颖而出的三部作品《对不起,我忘了》《南唐后主》《生死签》即将公开亮相,呈现它们一整年的蜕变与成长。
经过这一年的参与,陶辛个人收获了很多感动、很多感悟,“其中一个感悟,音乐剧是文化产业的产品,音乐剧也是自由艺术创作的作品,而且音乐剧是一种青春的艺术,是一种当代的艺术,更是一种走向未来的艺术,正因为如此,孵化不能停。”
纵观上海国际音乐剧节,不难发现,《声入人心》人气演员阿云嘎、郑云龙、方书剑、刘岩的身影均在其中。
其中,刘岩、方书剑会分别主演“原创华语音乐剧展演季”的《西厢》《春上海1949》,阿云嘎、郑云龙则受邀担任音乐剧节的推广形象大使。
阿云嘎、郑云龙与文化广场有着不解之缘。2013年,两人都参演过“原创华语音乐剧展演季”的《纳斯尔丁·阿凡提》,2017年,阿云嘎又成了文化广场自制音乐剧《我的遗愿清单》原版杨晓宇的扮演者。
“那是我第一次来上海,一来就是三个月,演了《我的遗愿清单》。因为这部戏,我喜欢上了上海。”那时候,阿云嘎已经感受到了音乐剧市场的热度,几年过去,它终于热起来了,“好不容易热起来了,我又开心又担忧,这个热度能持续多久?后来我想到了‘希望的田野’,以前没太理解这个词,现在理解了:每个音乐剧演员都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地耕耘好,一定会看到中国音乐剧希望的田野。”
47岁的刘岩是中国第一代音乐剧演员,看到这么多后起之秀冒出来,他说自己没有感到威胁,而是特别欣慰,“做音乐剧那么多年,我们一直特别艰难,现在有这么一股新鲜血液加入,我很开心。”
21岁的方书剑是4个人里年纪最小的一个,“他们就像哥哥一样,给我点燃了引航灯,我心里更有底,会向着那个方向努力奋斗。”
除了原创焦虑,陶辛观察,音乐剧圈还有一个焦虑是流量明星焦虑——有人会担心,明星加入音乐剧行业后,音乐剧圈会不会向流行音乐圈、饭圈文化靠拢。
“我个人对这种焦虑比较乐观。从《声入人心》出来的这几位明星看,他们不仅仅是靠靓丽外型或公司包装,而是经过了很多年的艰苦磨练,他们是有真本事的,这样的人本身就应该获得社会认可。饭圈一定有,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素质、他们的理念、他们的价值观,我相信他们将来的发展一定会以音乐剧为重。”
陶辛认为,人和戏是相互成就的,他们能走到今天这个地位,和他们演唱过很多好作品有关系,“他们之前唱了很多西方经典音乐剧,未来,希望他们能唱更多中国音乐剧,中国音乐剧也需要这样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