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演于1892年的《胡桃夹子》是柴可夫斯基三大经典芭蕾舞剧之一,由于故事发生在圣诞前夜,百年来,它以“圣诞芭蕾”的美名常演不衰,甚至越演越旺,不仅为成年观众带来童年回忆,也为少儿观众带来幸福的期待。
百年来,西方国家上演过无数版本的《胡桃夹子》,但由于欧美国家文化背景差异不大,各个版本也大同小异。
2000年,中央芭蕾舞团首次创作中国版《胡桃夹子》,尝试将中国文化元素融入西方古典芭蕾的音乐里,讲述了一个中国家庭欢度春节的故事。2010年,在10年前创作的基础上,舞团重新改版并重新命名,在《过年》里展开了一幅更为丰富多彩的中国民俗风情长卷。
又过了10年,2020年1月8日-9日,中央芭蕾舞团将携这部贺岁大作亮相上海东方艺术中心。这是《过年》首次亮相上海,也是舞团继《敦煌》《红色娘子军》后,第三部到访东艺的中国题材芭蕾舞剧。
《胡桃夹子》的故事发生在圣诞前夜:少女克拉拉与家人欢度佳节,收到玩具兵胡桃夹子后,她抱着玩具进入梦乡,梦中,成群结队的玩具兵与老鼠们展开了激战,胡桃夹子成了威风凛凛的指挥官,又摇身一变成了英俊潇洒的王子,与克拉拉共舞并邀请她去糖果王国做客。
中央芭蕾舞团非常巧妙地将圣诞夜改成除夕夜,讲述了一个老北京家庭“过大年”的故事:女孩在圣诞夜的噩梦变成了除夕夜的畅游,欧式庭院变成了北京胡同,鼠王摇身一变成了中国民间传说里的年兽,男演员穿上了长袍大褂,女演员换上了青花瓷裙。
舞剧里还融入了庙会、年夜饭、放鞭炮等中国传统民间文化元素,编创了仙鹤舞、瓷器舞、糖葫芦舞、风筝舞、丝绸舞,展示了众多贴有中国标签的民俗风情,洋溢着浓郁的贺岁气氛。
为了更形象地讲故事,舞团先后到天津杨柳青等地实地采风。而为了排练“击退年兽”段落,舞团请来了专业的双截棍教练做指导,双截棍对手上动作的要求很高,芭蕾舞演员比较注重脚下动作,手上动作是随脚下动作而变化的,所以这段舞蹈难度很大。剧中最有代表性的还有仙鹤舞,仙鹤们的纱裙后摆做了加长处理,舞蹈难度与形式美感浑然一体,深受观众喜爱。
在欧洲演出时,《过年》往往会给欧洲观众带来别样的冲击,对他们来说,柴可夫斯基热烈欢快的音乐是耳熟能详的,但画面是焕然一新的,那些中国文化符号更是耳目一新。
“这一版《胡桃夹子》里有很多中国文化符号,比如松鹤,还有十二生肖、青花瓷、丝绸、鞭炮。我们过年,‘年’是什么?我们以我们的理解,以芭蕾的艺术形式把它充分地表现出来。”
中央芭蕾舞团团长冯英介绍,剧中的鞭炮和青花瓷,借鉴了古典芭蕾TuTu裙的形象,红色的糖葫芦装也有自己的形象,这些都和传统服装不一样,可以让观众展开丰富的联想。
上一篇: 上海大剧院首次以“古典交响+海派民乐”的双重形式贺岁
下一篇: 音乐剧《来自远方》将于明年来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