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苏州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文章内容

申城新年音乐会乱花迷眼

发布:admin    浏览量:1233    发布日期:2007-12-21

来自各大剧场票房的信息显示,今年年底新年音乐会持续升温。据统计,12月底至明年1月初,沪上新年音乐会将近30场。来自英国、德国、奥地利、以色列、波兰、西班牙……欧洲诸国几乎都有乐团来沪举办新年音乐会。本地各大乐团也一改往年“迂回退让”之势,积极主动加入本土演出市场的岁末竞争。面对空前密集的新年音乐会,让观众有“乱花迷眼”之感,也有行家认为其中难免“鱼龙混杂”。对此,著名指挥家、上海歌剧院院长张国勇认为,随着音乐市场的不断繁荣,加强对文化产品的监管是“热起来之后的必要举措”;就新年音乐会市场来说,本地乐团的崛起能够起到遏制演出市场过度膨胀和打造本土品牌的双重效应。

演出持续走热

近些天,上海音乐厅、东方艺术中心等剧场票房出票最热的当属各类新年音乐会。上海交响乐团陈光宪总经理告诉记者,如今上海市民年末除了传统的送礼、请客吃饭等“物质过年”方式外,还逐渐向看演出、听音乐会等精神消费转变。他说:“20余场新年音乐会的丰富程度和密集程度,恐怕与世界任何一个大城市相比都不逊色。”张国勇院长也认为,年末音乐市场的繁荣“是城市文化建设的成果”。

在今年来沪的外国乐团中,除了传统德奥名团的身影外,还出现了不少新面孔,比如西班牙皇家交响乐团和波兰国家广播交响乐团。众多乐团在选曲上纷纷使出招数,引起注目的是很多乐团都大胆凸显本国特色,曲目也很少雷同。如西班牙皇室交响乐团挑选了西班牙作曲家蒙卡约和法雅的作品,以便让听惯了施特劳斯的上海乐迷们换换口味。

市场亟待规范

演出多了,质量难免良莠不齐。近期演出市场常有欧洲乐团到政府机构开具“证明”,以显示乐团并非“水货”。这种特别准备的“质保书”恰恰验证了内地音乐市场常有的“诚信危机”。个别演出中介借新年之机“捞一把”,临时联系个欧洲学生团或者职业乐手“拼凑”团,租个场子,在宣传上则夸大其词。为防止被忽悠,陈光宪建议观众“多个心眼”,留心乐团外文原名,在网上检索核对一下名称、艺术总监以及海外巡演日程。这样做,“李逵”和“李鬼”之别就可一目了然。

新年音乐会档期中,为配合新年的喜庆氛围,很多乐团选择以音乐小品为主,而非经典交响乐大作,水平高下如非圈内人士,也未必辨别得清。张国勇说:“演奏曲目如果都是小品,必定不能体现真正实力。”但重要的是,目前市场缺乏文化产品的监督体系,监管的空缺不利于文化市场规范化。“演出商只顾做一场赚一场,而不顾效果和影响。”在张国勇看来,文化产品和物质产品是一样的,“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文化产品,同样也应该以一罚十。”

打造本土品牌

今年,国内各大乐团也跻身新年音乐会的行列,本土乐团如上海交响乐团、上海歌剧院、上海爱乐乐团以及新近成立的上海东方小交响乐团各自推出新年音乐会,中国歌剧舞剧院也将来沪奏响经典电影音乐会。1231,上海大剧院音乐厅将以上海交响乐团的“在金色的翅膀上飞翔”音乐会拉开新年的序幕。对于把最好的时间和最好的剧场让给本土乐团,张国勇表示非常赞赏,“立足本土乐团,打响新年音乐会的品牌,无论对乐团本身还是新年音乐会市场都有好处,就像维也纳金色大厅每年的新年音乐会都是维也纳的一张名片那样。”专家们认为,当观众不再盲目崇拜国外乐团,而把视线转向本土乐团时,那些杂牌乐团也就没有了立足之地。当然,本土品牌的推出还需政府、剧院、观众给予一定的支持。

苏ICP备07500736号 咨询热线:0512-69792982 62156895 版权所有:苏州音乐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