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苏州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文章内容

叶小纲:大量平庸作品冲击中国音乐发展

发布:音乐苏州    浏览量:833    发布日期:2020-02-25


《中国故事·大地之歌》欧洲专场音乐会结束后,著名作曲家叶小纲马不停蹄地赶回中国参加两会。

两会期间,略显疲惫的叶小纲告诉中新社记者,“设立母语音乐计划”是他今年专门准备的提案。“我们的孩子如果存在音乐"母语"缺失,自然就会对民族旋律、民族风格的音乐缺乏感觉和热爱。”

实际上,“如果”已经成为现实,中国音乐在孩子们眼中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对此,叶小纲面露无奈。在他看来,对比勃拉姆斯、德沃夏克、贝多芬等世界级音乐家的作品,中国音乐当前的最大症结就是缺乏必要的艺术自信。“艺术家要有足够的实力和艺术高度才能拥有自信。如果表现出来的是庸俗手法,那么一部作品就缺乏含金量和美学内涵,自信当然也就成了空谈。”

如他所说,近年来,中国音乐整体呈现出类似于电影市场“有高原无高峰”的局面—作品数量巨大,但整体质量却由于缺乏原创、形式单调、后继乏人等问题,并不令人满意。就在刚刚落幕的春节演出季中,相比于流行音乐、相声小品等,交响乐、歌剧、舞剧的售票情况并不算理想,曲高和寡也成为当代中国音乐的真实写照。

“生存环境是中国音乐面临的大问题。”对此,这位作曲家深有体会。他告诉记者,近年来通过走访全国各地剧院,发现大量平庸作品的存在,已经对于中国音乐的发展造成了太大冲击。“就像全国各省市都在做的歌剧一样,水平不高的作品是大多数,真正高水平的作品却没有得到推广,可这就是我们当前实实在在的生存环境。”

说到这儿时,叶小纲的语气有些激动。“因为我们的整体水平不高,就造成了真正高水平的音乐容易被淹没、被覆盖、被取代,这样一来,大众怎么会听到好的作品?”

更令他感到担忧的是,随着选秀类节目的不断问世,以及商业包装力度的提升,大量水平并不高的音乐产品“堂而皇之”地获得了更广泛的传播,然后开始挤占高水平音乐的生存和资金投入空间,导致其所处环境急剧下降。

“一些很庸俗的流行音乐,尽管被人唱得多,但水平其实并不高。”叶小纲忧心忡忡地说,长此以往下去,恐怕就连专业人士都不知道中国音乐未来的路在何方了。

因此,弘扬优秀文化,摒弃低水平产品就成为当前中国音乐工作者不得不承担的任务之一。“我一直在呼吁提高全民的美育教育水平。”叶小纲说,只有这样才能从创作者、欣赏者等多方面提升中国音乐的整体水准。但他也承认,这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远非朝夕可为。

“但我们无论如何也要坚持走下去。”叶小纲对记者说,这有赖于全民对于传统中国文化的认知。“我们有时难免会出现偏激。”叶小纲建议,全社会要放下对音乐教育呈现出的急功近利心态,因为这对于下一代的成长极其不利。

“音乐教育其实对于一个人的素质提高非常重要,但我们做得并不好。”回想起每年中央音乐学院内摩肩接踵的“考级热”,作为副院长的叶小纲就会心有余悸。他说,音乐教育应该从兴趣出发,考级不该成为儿童学习音乐的主要目的,这样即使学了,也不能达到真正提升一个人美育素质的效果。

“中国音乐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自信也要靠一点一滴积累。”叶小纲对记者说,中国音乐的艺术水准只有逐步提高,收获的自信才能越来越强。







苏ICP备07500736号 咨询热线:0512-69792982 62156895 版权所有:苏州音乐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