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苏州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外新闻 > 文章内容

这一年,他们用新作纪念贝多芬

发布:音乐苏州    浏览量:908    发布日期:2020-03-06

2020年是贝多芬诞辰250周年,纪念贝多芬的浪潮席卷全球各地。贝多芬的交响乐、管弦乐、室内乐和独奏作品经演不衰,是全人类的文明瑰宝。在这一特殊年份,除了常规或密集式地演出他的音乐之外,如何推出具有创意、不落俗套的纪念活动,各家文艺机构也为此深思熟虑,酝酿许久,新招迭出。其中,维也纳和东京都在前列,分别于第一季度就献出三大“看家法宝”,其中不乏首演之作,可谓“狂蹭热度”。

新作纪念老前辈

贝多芬的所有作品的几乎所有版本(包括未完成的乐曲)都被搬上过音乐厅舞台,想要在他诞辰250周年之际上演一部全新发掘的作品的世界首演,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一些机构委约作曲家,以贝多芬作品为灵感创作新作。

在保守势力看来,这一做法未免嚣张,今人何以能与“乐圣”相提并论,这岂不是打着贝多芬的名号助长自家威风吗?不过在历史上不乏此类做法,其中在首演价值上最为出名,但在纪念意义上讳莫如深的,非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莫属。

《春之祭》剧照

众人皆知的史实是,《春之祭》由俄罗斯芭蕾舞团委约创作,恰逢巴黎香榭丽舍剧院开张志禧,双庆临门下于1913年5月首演。然而少为人知的是,此作竟也蕴含了一层纪念瓦格纳的意义。

瓦格纳生于1813年,1913年是其诞辰百周年。虽然无论主办方还是作曲家都未提瓦格纳半字,但1913年5月29日出版的巴黎期刊《蒙特乔》(Montjoie)撰文道:“我们实在是对这种按照纪念年份来排定演出内容的不动脑子的做法深恶痛绝。我们决定用一位在精英阶层中已经行成非凡影响力的年轻作曲家的一部杰作来纪念瓦格纳的天才。”这部被杂志借来纪念瓦格纳百年诞辰的乐曲就是《春之祭》。

然而这是否是媒体的一厢情愿,把《春之祭》强贴上瓦格纳纪念的标签呢?未必如此。斯特拉文斯基在写作中加进了瓦格纳大号,这是具有强烈瓦格纳属性的乐器,亦出现在其他向瓦格纳致敬的管弦乐作品中,比如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的慢板乐章。由此可以推测,《春之祭》有着向瓦格纳致敬、纪念其百年诞辰的含义。

第六弦乐四重奏

古人“津亭送客惊相嘱,举杯欲唱眉先蹙”式的含蓄早就与当下格格不入。如今,人们讲究大张旗鼓的高调纪念。远在贝多芬故里万里之外的日本东京三得利音乐厅便在2月整月开出三台纪念贝多芬音乐会,都由德国小提琴家安妮-索菲·穆特领衔,作为音乐厅2020年特别舞台演出的一部分。

首当其冲的2月20日的协奏曲之夜,由克里斯蒂安·马塞拉鲁指挥新日本爱乐乐团演出《科里奥兰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和三重协奏曲,分别由穆特、兰伯特·奥基斯和丹尼尔·缪勒-朔特演奏。2月24日晚是独奏之夜,由穆特和奥基斯献上三部小提琴奏鸣曲,分别是第四、第五与第九号。最有意思的是2月22日晚的室内乐之夜,除演出贝多芬《降E大调弦乐三重奏》(作品第三号)和《第十弦乐四重奏》(作品第74号)之外,由穆特、崔睿恩、巴别申克和朔特组成的四重奏上演了约格·维德曼的第六弦乐四重奏《研究贝多芬》,此为世界首演。

三得利音乐厅首演魏德曼作品。

多才多艺的魏德曼是德国作曲家、指挥家兼单簧管演奏家,可能是继沃尔夫冈·里姆和马蒂亚斯·平撤之后在欧洲作曲界如日中天的名字,本乐季出任中国台湾爱乐乐团驻团艺术家。1997年至2005年间,他创作了五部弦乐四重奏,是内在关联的一套组曲,也是展现其乐思进化及模仿的过程,比如第五部就是《赋格尝试》。

在搁笔四重奏长达14年之后,2019年作曲家重又回归,拾笔创作了第六弦乐四重奏《研究贝多芬》题献给穆特,蕴含了其全新创作理念,独立于此前的五部四重奏组成的套曲之外,相信会与其后的四重奏另组贝多芬纪念套曲。四重奏乐如其名,是魏德曼研究贝多芬弦乐四重奏创作技法和艺术结晶之后的习作,但并没有引用任何贝多芬的旋律素材。作曲家自述:“我的焦点是调性的引力场,以及张度与松弛、悬疑与解决、固定与游离的现象。从结构上讲,这部作品对怀旧的浪漫主义探索来说肯定过于实验和冷漠。”

续写《艾格蒙特》

以新作纪念贝多芬并非日本的独家秘笈。作为贝多芬度过大半辈子的城市,维也纳先声夺人,其中又以河畔剧院为贵。贝多芬与这座剧院渊源颇深,他的第五、第六交响曲,第四钢琴协奏曲和《合唱幻想曲》都是在1808年12月22日河畔剧院的一场耗时四个小时的音乐会中首演的。贝多芬的惟一一部歌剧《费德里奥》也是在河畔剧院首演。如果说2020年举世纪念贝多芬的展览重头戏在波恩,演出重头戏在维也纳,那在维也纳,河畔剧院便是纪念的爆点所在。

近几年,河畔剧院致力于以新作和前卫制作把自己打造成为维也纳的歌剧重地,以便和大搞传统舞美制作的维也纳国立歌剧院进行差异化竞争,把自己树立成为与时俱进的21世纪的歌剧院。贝多芬年,剧院便推出组合拳,于2月17日至22日世界首演委约歌剧《艾格蒙特》,由迈克尔·博德指挥维也纳广播交响乐团,导演为基斯·华纳。

接受委约的是德国作曲家克里斯蒂安·约斯特,国内的乐迷对这个名字可能并不陌生。约斯特以为城市创作具有地方风貌的管弦乐曲闻名,出任台湾爱乐乐团驻团作曲期间便写过《台北地平线》,2018年接受上海民族乐团委约创作民族管弦乐《上海奥德赛·外滩故事》,其音乐语汇华丽,旋律优美,和声饱满,深得亚洲听众钟意。

2018年初在上海采风期间,约斯特便透露已接受维也纳的委约在构思歌剧《艾格蒙特》,灵感来源于贝多芬写给其不朽情人的一封情书。这部基于歌德同名剧作的歌剧旨在向创作了同名戏剧配乐的贝多芬致敬。由克里斯托弗·克利姆克创作的剧本紧紧围绕六个角色,构建出戏剧主题和冲突。在贝多芬的戏剧配乐中,艾格蒙特被描绘为自由、和平与公正的化身,这也是贝多芬毕生追求的信仰。但在约斯特的歌剧中,剧作家描绘了被操纵的意识形态,展现出礼崩乐坏道德沦丧的社会。

不过乐评人对这番努力似乎并不领情。来自《金融时报》由雪莉·阿普索普撰写的乐评打出了三星,并对作曲家“陈词滥调”的音乐语汇嗤之以鼻,继而总结道:“约斯特的旋律揪心,管弦乐写得很干净,音乐有画面感,但让人印象深刻的只有一段来自马林巴的简约主义的敲奏……也许只有在卫道士和伪文艺分子眼里,这才是一部杰作。”

奥斯卡影帝复出

克里斯托弗·沃尔兹

河畔剧院是《费德里奥》的首演地,自然不会放过“玩坏”此剧的机会。剧院的组合拳第二步也是重拳出击,将于3月16日推出新版制作的《费德里奥》,导演是奥斯卡金像奖获得者克里斯托弗·沃尔兹。

出生于维也纳的沃尔兹是大导演昆汀·塔伦蒂诺的“掌上明珠”,凭借由他执导的《无耻混蛋》和《被解救的姜戈》两度问鼎奥斯卡奖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男配角。这位双料影帝具有无与伦比的文化修养,精通德、英、法、意大利语,还是一位造诣深厚且观点鲜明的古典音乐从业者,曾与指挥家兼钢琴家丹尼尔·巴伦博伊姆共同录制谈话类节目,讨论涉及作曲家原意和剧作家原意等一系列哲学和实践命题,两个人从演员和演奏家的角度分别畅谈对原作的诠释,不时针锋相对,沃尔兹还对莫扎特《唐璜》表示不以为然。

作为歌剧导演的沃尔兹此前分别于2013年和2017年在安特卫普的弗莱芒什歌剧院执导过理查·施特劳斯《玫瑰骑士》和威尔第《法尔斯塔夫》。此番,他应河畔剧院艺术总监罗兰德·盖尔邀请重操旧业,与之搭班的是曼弗雷德·霍内克指挥的维也纳交响乐团和阿诺德·勋伯格合唱团。可见,不管是全新创作还是新版制作,在诞生250年之后,贝多芬的伟大音乐依旧启迪着芸芸众生。







苏ICP备07500736号 咨询热线:0512-69792982 62156895 版权所有:苏州音乐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