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倾诉了犹太民族的苦难,祖宾·梅塔希望让音乐来弥合人类心灵的创伤。而这位伟大的指挥家与上海的情缘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
与上海的世纪情缘
1994年,首次来上海演出的祖宾·梅塔对观众印象格外深刻。“那时,虽然没有指挥休息室,但这都不重要,观众非常热情。”祖宾·梅塔说。“事实上,我与上海的情感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我叔叔是上海一家棉纺厂的经理,祖母曾两次乘船过来看他。长大以后,她总会跟我讲上海,这使得我对这座城市产生了很特别的亲近感。我在孟买的家里就布满中国式的艺术品。”
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时,少年的祖宾·梅塔举着两国国旗,呼喊着“印度和中国是兄弟”的口号。
“中国和印度真的是好兄弟,虽然曾经有些波折。我有很多中国朋友,其中傅聪是我多年的好友,在伦敦时就经常见面。中国新一代艺术家郎朗和我儿子是很要好的朋友,我和他的关系也如父子一般。”祖宾·梅塔讲的时候显得格外温情。
1998年北京太庙歌剧《图兰朵》让更多的普通中国人记住了祖宾·梅塔。“与张艺谋合作之前,《图兰朵》在佛罗伦萨、东京分别演出过两次。在中国太庙演出更加壮观,在我的生命里,这是独一无二的记忆。”
音乐弥合人类的创伤
英国人曾评价以色列爱乐乐团成立至今是战火风雨70年。祖宾·梅塔认为,“以色列是个充满危机的国度,乐团是与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的”。身为犹太血统的祖宾·梅塔深深地知道犹太民族在历史上遭受的苦难与民族创伤,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犹太民族遭到灭绝性的屠杀更是一代又一代以色列人心中挥不去的记忆。
也许很多指挥家在技术上都能够胜任乐团的指挥,但命运注定要让祖宾·梅塔成为这个伟大乐团的领路人。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期间,祖宾·梅塔来到以色列演出。1969年他出任乐团音乐顾问,1981年成为以色列爱乐乐团的永久音乐总监。
音乐倾诉了犹太民族的苦难,祖宾·梅塔更希望让音乐来弥合人类心灵的创伤。1971年,以色列爱乐乐团第一次到德国演出,轰动一时。“德国魏玛集中营的演出,选择了马勒的曲子,犹太人有太多不幸的遭遇,需要用音乐进行灵魂的对话,弥合伤痛。”祖宾·梅塔接着回忆道,“作为回应,我们也邀请了柏林爱乐乐团在以色列演出。”
战争的创伤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愈合,民族之间现实的冲突则每天都发生着。祖宾·梅塔有一个梦想就是去阿拉伯国家演出,他坚信,“音乐家的作用超过外交官”,“我们也邀请阿拉伯观众,气氛非常友好,现场演奏贝多芬,大家拉近了距离。”有时候音乐家也被深深卷进政治的漩涡,“现在的以色列仍然不会上演瓦格纳的作品,尽管他的作品很优秀。”1981年,由祖宾·梅塔指挥的以色列交响乐团在一次演出的加演中,演奏了瓦格纳歌剧《特里斯坦和艾索尔德》片段。据说当场就有一位大屠杀幸存者走上舞台,解开衬衣,亮出在集中营留下的伤疤,梅塔不得不中止了演奏。“1981年,二战幸存者大多健在,现在回想那时的举动很不成熟,其实也没有考虑太多,瓦格纳的作品《尼伯龙根的指环》希望有机会在中国上演。”
上一篇: 首届中国古琴艺术节情定江苏常熟
下一篇: 祖宾•梅塔:“我和郎朗就像是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