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苏州
首页 > 新闻中心 > 音乐评述 > 文章内容

理想中的新课标音乐教材

发布:音乐苏州    浏览量:639    发布日期:2022-10-31

| 吴洪彬

新学期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本以为暑假进行了新课标的培训,这学期能拿到耳目一新的与新课标相配套的教材,音乐课本到手后迫不及待地翻看,结果很失望,大部分内容并没有变动,只是改变了极少数的竖笛练习曲。想来编写新教材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要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我们身处一线的音乐教师也只有耐心等待了。

既然新教材出炉还有一段时间,一线教师在静候的同时完全可以就新教材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以便有关部门及编写者参考。下面,笔者就理想中的音乐教材,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教材应体现音乐学习的顺序性。

以往的音乐教材,在音乐学习的顺序性上存在明显欠缺,有的歌曲明明适合高年级,却放在了中年级,有的歌曲很简单,却放在了高年级。乐理知识的学习也没有系统性,零散地分布于各个年段,孩子们得到的是一鳞半爪的认知,如果老师没有及时地进行归纳整理,学生根本不能形成完整的乐理知识。

关于顺序性音乐教学,早在10年前就有专家进行研究,并在部分地区实施,对此笔者曾在2019年7月10日的《音乐周报》撰文《顺序性教学,需要教材的支撑》。有读者反馈,北京等地区早就有相关教材,我虽然没有看过,但希望新教材编写能够考虑到音乐学习的顺序性,让学生获得较为系统的音乐教育。音乐教育家张肖虎早在1990年就对普通学校音乐教材做过较为深入的思考,比如他认为器乐教学最好每单元更换一个调性、加入一种新的节奏或节拍,使之循序渐进。这不就是现在提倡的顺序性吗?

二、教材应突出课程综合的理念。

新课标在课程理念方面浓缩为三点:1、坚持以美育人;2、重视艺术体验;3、突出课程综合。纵观课程理念的发展变化,可以发现,学科综合由“倡导”变为“关注”再走向“突出”,可以看出,新课标提倡打破学科壁垒,树立大艺术课程观,目的不是培养单一的艺术素养,而是要让学生具有综合的、较为全面的艺术修养。因此,教材的编写既要体现音乐学科的专业特征,又要考虑音乐与其他艺术学科的关系;既要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不能只有迎合而没有引导。张肖虎认为,创美和审美的实践是音乐课主要的过程和内容。理性与感性相结合、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才能达到最优效果。

三、选材必须艺术性与思想性高度统一。

以美育人、立德树人,这是新时代美育的终极目标。前段时间,毒教材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好在音乐教材没有出现明显的硬伤,但“毒儿歌”却是一直存在的,比如早期的“我去上学校,背着****包”,现在的《麻雀学校》等,这些流传在校外、污染着孩子们感官的口水歌,千万不能进入音乐课堂,教材一定要为孩子们守住“音乐底线”。

除了民族经典音乐及古典音乐,教材还应融入新时代的经典流行音乐,反映新少年儿童生活,既要考虑世界性、民族性,又要融入地方性、时代性,适合儿童的身心发展。张肖虎对按单元编写教材和教学就曾提出前瞻性意见,认为其缺点是降低了教师组合教材的能力。同时,他还提出教材的分类编法,如歌曲、欣赏、乐理、器乐等部分,使教材多样化。

四、将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融入教材。

现在的一些儿童钢琴教材,创造性地使用了二维码技术,扫码后,能够欣赏范奏、伴奏的音频、视频,学生不仅可以跟着学习,还可以跟着伴奏演奏。这种技术并不复杂,二维码占用版面也不多,完全可以应用到中小学音乐教材中,每一首歌曲、器乐曲都可以提供唱奏示范及伴奏,欣赏曲也可?扫码欣赏录音或乐队演出实况,教参无需再提供课件光盘,教材编写成本也会大大降低。

疫情常态化的当下,这样的教材将给学生居家线上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当然前提是教材必须人手一本,而不是现在的循环使用。关于音乐教材的循环使用,几乎百分百音乐老师是不赞成的,绝对弊大于利,这里不再赘述。

总之,希望新课标音乐教材能够早日出炉,成为学生爱不释手、教师得心应手的好教材。

 






苏ICP备07500736号 咨询热线:0512-69792982 62156895 版权所有:苏州音乐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