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麦琼
如果所谓的内卷(involution)是这个时代的宿命,那么每一个职业都普遍存在内卷压力。音乐教师是一种职业,亦不能外。陈彦宏老师《音乐教师应实事求是地看待本职工作》一文将压力大归咎于老师们对职业的认识不足,这个角度的观察不无道理。现实存在这样的现象,有些年轻老师在进入角色前确实有诸多的不适应。一则来自之前对基础教育工作的认知误差,实习工作也是形式上的走过场,未能获得职业上的基本认知和深切体验。二则是在音乐专业和教育专业的身份之间摇摆,难以确定音乐教师的身份内核和价值追求。更为深层的原因可能还有对素质教育课程的理解不足,涉及课程设置的结构性问题等。不过,这显然不是如今这个职业压力的根本来源。要解除音乐教师的压力,须得弄清楚压力到底是什么。
那么,音乐教师是什么职业,有什么特殊性?是不是很容易让人误解,让自己迷茫?若要做到实事求是,真相的了解须得有耐心。
一个人人皆知的事实:教师的工作压力主要来自教学工作任务,因为任务繁重而带来压力。“繁”即量多,“重”即责任大,这是基础教育一线老师的共知共识。一般而言,教学管理中对每一个岗位的正常工作都有科学合理的量化。音乐老师的课时数特殊不到哪里去。反而是,音乐教师因为不需要直接面对升学考试,与语数英等主干课程有着根本的区别,责任压力似乎没落在音乐教师的肩上。音乐老师的工作在学校中似乎离“压力区”较远,甚至被视为边缘人。而若说任务“繁多”,音乐老师的工作恐怕是最容易被赋予繁杂性的,起码不会少。学校的音乐老师编制非常少,课时不多但课头(年级)多,往往是一两个老师将整个学校包圆了。课外的艺术团、文艺比赛、特长生辅导等,常常也是音乐教师的天然职责。这还不算很多随时需要应对的各种检查、调研工作。让一个常常自诩学专业、有着“只攻一专”思维的年轻老师来应对,必须考虑其能力负荷。加之确定性差的随机应变、层层加码的额外工作,让“繁多”变成“烦多”,这种压力可想而知。当然,怎么解除这个压力,怎么从结构性、合理性方面解决音乐老师的工作职责问题,更是令人头大。
那么,音乐教师的工作不受重视,算不算压力?正面的理解是,工作不被重视,被边缘化,甚至是歧视,不能说与压力无关。对事业心很强的老师而言,职业身份的认同感低,也许是一种很强的压力因素,起码是消极的心理因素。不过,这种压力够不成对生活的压迫。与之相反的是,不被重视,作为学校业绩的主体性存在感弱,也就减轻了责任感,反而乐得一身松。也就是说,以升学为标杆的教育语境中,音乐教师的压力感是一种软压力,或者说伪压力。
音乐教师的真正压力是什么呢?可以从几个方面做观察。
教学岗位的特殊性,使得音乐教师的压力因素处于隐形状态,是内因驱动的压力。普遍而言,音乐教师有着准音乐家的自我身份认定,专业的精进和工作的同步性较差,要取得二者的协调与平衡不太容易。年轻老师进入教学工作状态之后,精力和时间都往繁多的工作中转移,要继续在工作之余保持专业进步好像不太实际。要知道舍弃专业提高是会产生心理落差的,压力不能说不大。这些多数是不为外人所知的、在自己内心完成消长过程的压力因素。现代社会职业不光是一种生计,也可以是一种生命状态,包括工作的稳定、对未来的希望、充满挑战的满足感和自豪感,以及自我实现的幸福感等。很多职业的伦理技术、理论方法、优秀的经验都要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这是漫长的过程,对急于求成者,每一个小目标都是一种压力。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音乐教师晋升通道不畅带来的压力。因为技术职称晋升的条件苛求全面指标,而音乐教师在发表文章、业绩考核、资质认证等方面都处于劣势,升迁之道是相对狭窄的。偏偏这些又密切关联、影响着自己的工作与生活,繁杂的晋升过程往往要应付各种评比、攀比、考核、监督、填表等等,在无休止的折腾中产生极大的精神内耗。加之常常存在评比公序上的乱象,年轻人遇见各式各样的滥竽充数、蝇营狗苟、黑厚学等现象,不免产生沮丧和悲观情绪,甚而转移到对事业与未来的怀疑。音乐教师负责的是美育,而美育正是由美的形式到美的情感到美的心灵的澄明路径,年轻的音乐教师是最应该得到呵护和鼓励的。倘若他们对自身的工作意义和未来生活产生负面情绪和判断,这就不是简单的挫折感可以解释的。
上一篇: 吕其明:将人生与祖国谱写成了歌
下一篇: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神话”建构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