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至13日,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2024中国音乐小金钟——首届全国青少年合唱展演在河南郑州举行。本届展演分为青年组、少年组两个类别,其间来自全国的40支合唱团、两千余名青少年各展风采,最终产生最佳展演合唱团每组各2支、优秀展演合唱团每组各3支、示范展演合唱团每组各4支、入围示范展演合唱团每组各11支、优秀合唱指挥共计10位,以及优秀展演组织单位共计11家。
8月10日晚,本届合唱展演开幕式音乐会在郑州大剧院拉开帷幕。内蒙古少年合唱团身着民族服饰,以蒙古语倾情演唱了《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靴》两首曲目。在本届合唱展演中,采用民族语言演唱并结合具有地域文化色彩的舞台呈现,成为多支合唱团的展演特色。“青年组最佳展演合唱团”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合唱团演唱的《祭龙井水大》和“少年组最佳展演合唱团”杭州少儿艺术团合唱团演唱的《花腰彝弦》,都是采用花腰彝族语言演唱的花腰彝族作品。杭州少儿艺术团合唱团指挥丁晓梦表示,之所以选择民族风格的作品和演唱形式,旨在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可以更大程度地展现合唱团音色塑造的可能性和多样性。除了少数民族语言外,合唱团还将戏曲元素融于合唱的艺术表现中,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同样采用少数民族语言和戏曲元素的,还有荣获少年组优秀展演合唱团的成都童声合唱团。他们演唱的曲目《萨朗舞》是四川羌族音乐,合唱团艺术总监陈涛表示:“这首曲目是专门由合唱团委约创作的。近年来,在作曲家刘晓耕的创作带领下,国内合唱逐渐形成了一股演唱少数民族合唱作品的风尚。”为呈现原汁原味的民族音乐风情,陈涛借助拼音或者相近字音帮助团员学习羌族语言,还请教当地人,确保歌词的咬字、发音符合该民族的语言特色和重音逻辑。
近年来,中国青少年合唱团在演唱技艺、作品选择、音乐处理等方面取得全方位进步,特别注重地域性民族文化元素的融入,以及对传统艺术的创新性表达。据中国音乐家协会合唱联盟副主席、作曲家吴可畏介绍:“评选过程中,中国作品占到了90%以上,民族音乐作品更是成为展演亮点,尤其以西南少数民族母语合唱为代表。这说明国内在民族原创合唱方面有着突飞猛进的变化。”
本届展演中,各团在演唱技艺、作品选择、音乐处理等方面均取得了质的飞跃,反映出近年来合唱发展的整体进步,随之而来的是审美标准的多维度呈现。8月12日上午,合唱艺术大师班公益讲座在郑州美术馆举办,由吴可畏和指挥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合唱联盟副主席兼指挥表演委员会主任阎宝林担任主讲嘉宾。吴可畏以“合唱训练不可忽视的若干要素”为主题举办讲座,分享了关于当今合唱审美现状的见解:“在交响合唱的音色表达中,‘合而聚’的金属质感音色是其典型特色,也是其美感的体现;而在室内合唱的标准中,则需要‘合而融’的音色表达,体现出细腻而有层次的质感。”而现实情况是,“合而融”的音色表达很难实现。以本届展演为例,舞台呈现方面,以钢琴、鼓等室内乐器伴奏,恰恰是室内合唱的特点,但部分合唱团对此并不明晰,存在概念的混淆。这一现状也反映出,国内合唱水平在进步,对歌者有关合唱概念的理解和合唱素养的培育提出新的要求。
审美表达需要扎实的合唱功底作支撑。阎宝林以“合唱指挥练声中多重手法的复合性实施”为主题举办讲座,针对基本的练声问题进行现场演示与讲解,强调了气息、音准和节奏的重要性。在他看来,首届小金钟合唱展演呈现出曲风多维、表现多样、文化多元、演绎多彩的“四个多”特点,而多维、多元的视角同样适用于对合唱审美标准的界定,“没有不好的音色,只有不好的选择,重要的是思维方式。”他补充道,“前提是要关注合唱团音色定位的问题,多维审美也应建立在合唱团形成声音概念的基础上。”
本次展演还开设了公益巡演活动,40支展演团队在郑州美术馆、郑州博物馆两大地标性建筑举办多场惠民演出。其中,12 日晚,荣获青年组示范展演合唱团的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少年女子合唱团,在郑州美术馆演唱了《葫芦笙吹响啰》。这支纯女子合唱团在本届展演中属于青年组年龄较小的一支,团队成员为高中一、二年级的声乐专业学生,本次展演也是其校内合唱课程走出校园的一次成果汇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声乐学科主任荣世杰表示:“展演的形式可以提升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建立和声意识,并对音乐学院的学科建设,以及学生个人专业技能的发展也有较大帮助。”该团指挥刘心悦表示,“这些孩子的专业技能与合唱的发音原理是不一样的。合唱训练过程中强调倾听大于演唱,令他们学会如何倾听和融入集体的声音。”领唱董斯瑾是民族唱法出身,她表示,在演唱瑞典语歌曲《在这甜蜜的夏日》时会有意识地贴近童声的音色,这也拓宽了她对声乐的理解。附中声乐学科副主任吴爱华表示,音乐学院未来的合唱课程设计会加强课堂训练和舞台实践,从而实现合唱课程的“课练一体化”。
然而对于合唱学科建设与青少年合唱团实训而言,本届展演中暴露出的问题也有一定启示意义:例如,部分合唱团因舞台经验不足、紧张而造成演唱曲目时长未达到展演要求;合唱团‘花活’太多导致本末倒置;打击乐音量过大而破坏整体音响平衡;两轮展演所选曲难度失衡,未能充分地展现合唱团实力与艺术特色等。在13日上午举办的展演点评会中,作曲家孟卫东在谈及合唱团展演的艺术要素时表示:“第一是声音,第二是音准,第三是节奏,第四是团队的配合,第五是表演。如果因为表演的原因伤害了演唱,那就得不偿失了。”指挥家娅伦格日勒认为,少儿合唱的指挥对孩子的要求不要过于成人化,应发挥孩子的天性。阎宝林在青年组展演过程中,也观察到参演团队在纵向音准和节拍重音等方面的音乐处理上存在薄弱环节,而这些归根结底都是基本功欠缺、“内功不足”的体现。歌唱家李初建认为,展演时各团队应做好实战准备,在心理建设方面不要因紧张产生吸气不到位、气息出错等问题,不要因练习过度导致声音疲劳,影响最终舞台呈现。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主席叶小钢在闭幕式致辞中表示,本次展演既是一次音乐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作为首届全国青少年合唱展演,本届活动充分反映了新时代青少年合唱的整体风貌,同时在展示青少年合唱发展成果、引领合唱审美标准、推介当代合唱新作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并体现了合唱艺术的多样性与文化底蕴。13日晚,展演闭幕式音乐会在郑州大剧院举办。演出当晚,多支表现突出的合唱团队同台献艺,最后在全体演员出场与观众合唱《歌唱祖国》的旋律中,2024中国音乐小金钟——首届全国青少年合唱展演落幕。
上一篇: 音乐院校需要什么样的掌舵人?
下一篇: 《黑神话:悟空》火爆,音乐是否也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