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乐》、《纸乐》都是谭盾的音乐和发现。
无论是谭盾的《纸乐》、《水乐》,还是郭文景的中文歌剧《李白》,这批自称从“文革”废墟中走出来的音乐人的作品都“非常个性”。
把铜锣放进水盆里敲击,把水灌进水器里滚动;用薄纸片吹出呜咽声、用厚纸皮抖出疾风呼啸,用鼓槌敲打纸鼓、纸幔、打开纸伞、纸扇……这些就是谭盾的音乐和新发现。20日晚,这位先锋作曲家创作的《水乐》、《纸乐》在上海大剧院上演,整场演出像场“严肃的游戏”。
《纸乐》和着“傩戏”通灵
当谭盾自己拿着碎纸条呼啦呼啦地演示他所发现的新音乐时,观众席里一位女士不禁笑出了声。虽然是在做着只有小孩子们才玩的“游戏”,但作曲家神情严肃,配合着大屏幕认真地做着讲解,把简单的玩耍追溯至千年古文明。慢慢地,大家安静下来,按照作曲家“一切皆可成为音乐”的理念,偶尔有人从罐子里倒口香糖出来的声音也令周围的人竖起耳朵。
《纸乐》时时提醒人们,纸是中国的创造发明,作曲家说“如果不是中国发明了纸,那么世界不会是现在的样子”。又因为儿时从家乡“傩戏”里,学到嘴巴贴纸能唱出音乐的本事,所以,《纸乐》当中,除了三位女打击乐手用鼓槌敲打各种纸制“乐器”之外,他们还用嘴巴吹纸成音。如同呜咽般幽幽凄凄的纸音之后,弦乐应和着响起,大提琴低沉地歌唱,辗转迂回于千年纸文化的百千故事当中。
陪伴怀孕的妻子做超声波检查时,谭盾看到显示屏上小宝宝躺在羊水中的样子,意识到,水就是生命的源头。《水乐》就此诞生。不过,当晚的《水乐》却不如《纸乐》般感人。也许因为源于能和死人对话的“傩戏”,《纸乐》也“通灵”了吧。作曲家一顿一顿指挥的样子还真像是个活脱的小鬼儿。
听不懂的话就是音
无论是谭盾的《纸乐》、《水乐》,还是郭文景的中文歌剧《李白》,这批自称从文革废墟中走出来的音乐人的作品都“非常个性”。郭文景表示:“我既不考虑是否符合中国大众,也不考虑是否符合西方乐评人的东方标准,我写我喜欢的。西方人强调不要你写西方化,不要你写中国化,而是写郭文景化。”谭盾也认为:“西方不需要泛泛的中国音乐。如果缺少个人的东西,那就是狗屁。”
在意大利文、德文唱主角的歌剧市场,郭文景用中文写了《李白》,并“搬出”莫扎特说:“莫扎特是奥地利人,却写了一大本意大利文的歌剧,而且还出了名。只要音乐好,不见得你非得用哪种固定的语言来写歌剧。”此时一直安坐一旁的谭盾也帮了腔:“从西方观众角度来看,不懂中文,去听中文歌剧,反而会有另外一种感觉。有时我们对熟悉的语言,反倒觉得怪。”为了证明这一点,谭盾现场来了句地道的湖南话。虽然讲得抑扬顿挫、韵味十足,但全场没一个人能听懂。“听不懂它的意思,对我们来说这句话就是音乐。”谭盾说。在最近创作的歌剧《马可波罗》中,描写阿拉伯市场中黑色交易时,谭盾也刻意利用英文辅音的延续与音乐结合来加强节奏。
上一篇: 上音与汉堡共建“国际表演艺术学院”
下一篇: 古典音乐边玩边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