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音乐文化的中心城市,柏林在世界音乐生活中所占的特殊地位是十分明显的:这里是全世界范围内拥有歌剧院、交响乐团、合唱团和室内乐团数目最多的城市之一,而在这些不可胜数的音乐团体中,柏林爱乐乐团是首屈一指的最有代表性的一位使者,也是柏林人最引以为自豪的象征。
本杰明∙比尔泽于1867年建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比尔泽乐团,在柏林众多管弦乐团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这个乐团很快就成为拥有70名职业乐师的组织,这样的规模在当时已属十分难得。然而比尔泽乐团到了1882年时也发生了内部的分裂,70名乐师中的54人离开了这个乐团,他们在演出经纪人赫尔曼∙沃尔夫的倡议下,与其他一些业余音乐家汇合在一起,组建了爱乐乐团,这便是日后名噪世界乐坛的柏林爱乐乐团。
柏林爱乐乐团创建之初,由当时在德国颇具声望的弗朗茨∙维尔纳担任指挥。随后拿起柏林爱乐乐团指挥棒的是以小提琴家和作曲家、指挥家及教师等多重身分活跃于19世纪下半叶的约瑟夫∙约阿希姆。从1887年开始接替约阿希姆的是指挥家汉斯∙冯∙彪洛,这位瓦格纳音乐的忠实追随者执掌柏林爱乐乐团的时候已经年近六旬,在这段时间里,年轻的乐团与很多作曲家建立了密切而稳固的联系,它的客席指挥里出现了理查∙施特劳斯、勃拉姆斯、格里格和柴科夫斯基等人的名字。也正是由于这些合作,乐团的曲目不断扩大和丰富,演奏水平日益提高,已经成为柏林最出色的交响乐团了。
1895年,柏林爱乐乐团聘请尼基什担任首席指挥,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与其几乎同时发出邀请的是莱比锡格万特豪斯管弦乐团。尼基什入主之后的27年间,柏林爱乐乐团在他的手中迅速攀升到世界著名乐团的前列,成为最伟大的交响乐团之一。而后,这两个职位又一次由当时只有36岁的指挥富特文格勒同时承担下来,他率领这个乐团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欧洲旅行,这些巡回演出向世界展示了德国古典音乐在20世纪的发扬和光大。富特文格勒还为柏林爱乐乐团确立了一项传统,每年都要举行大约25场大众音乐会、6场民族音乐会和其他室内乐演奏会等等义务演出作为回报。
1954年富特文格勒逝世时,柏林爱乐乐团面对的是正在冉冉上升的指挥明星卡拉扬和曾为乐团重建辉煌立下汗马功劳的切利毕达克,然而对于乐团的管理者来说,卡拉扬更是他们心目中最理想的人选。对于乐团来说,他们也找到了在德语地区最适合担任这一职务的人选。于是,卡拉扬与柏林爱乐乐团──现代音乐史上最有号召力的一对搭档就这样形成了。
在卡拉扬的领导下,柏林爱乐乐团进入了它的黄金岁月,它所录制的唱片总是会创下古典音乐销售的新纪录,它每到一处的演出都会受到众口一辞的欢呼和赞誉,唱片公司纷纷前来洽谈合作事宜,欧洲各地的音乐节的组织者也都竞相向乐团投来献媚的眼光。1963年10月15日,乐团进入了它新的大本营—新爱乐大厅,这座处处体现着卡拉扬风格气质和音响观念的演出场所能够容纳2397名观众,是柏林最大的一座音乐建筑。
在卡拉扬于1989年去世之后,永远和颜悦色、神态温和的阿巴多顺利当选为柏林爱乐乐团的常任指挥。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指挥家已经不再会像他们的前辈那样多年死守着一个乐团,即使是常任指挥也常常身兼数职,不愿把精力全部放在一处。这一点,在柏林爱乐乐团近年来的情形中也可以一见端倪。仅以1994年到1995年这个乐团音乐季中首席与客席指挥家出现的频律来看,首席指挥的分量已经大大减轻,与之相对应的是客席指挥的人数分布广,场次增加,其中首席指挥阿巴多指挥28场,而巴伦博依姆、拉特尔指挥7场,指挥6场的有梅塔、萨瓦利施、海廷克和莱文,指挥4场的有布列兹和小泽征尔,索尔蒂指挥2场,其他获邀指挥这个乐团的还有腊斯泰特、哈农库特和萨洛宁等。
1979年,柏林爱乐乐团在卡拉扬大师带领下来华,是中国观众第一次与柏林爱乐近距离接触。
2005年11月4日、5日柏林爱乐乐团在西蒙拉特爵士的带领下在北京的保利剧院演出两场高水平的音乐会。这是26年后柏林爱乐乐团再次登上中国舞台。
两次来华,期间隔了一代指挥家(阿巴多)。乐团整体风格及选择的曲目,有很多变化。在传统德奥曲目之外,加上了当代作曲家的作品。法国、英国作曲家的作品占相当的比例。第一场堪称“法国·德国作品平分秋色”,第二场的“英雄生涯”堪称经典演绎——自卡拉扬时代就是乐团的保留曲目。
上一篇: 伦敦交响乐团(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下一篇: 旧金山交响乐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