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义上说,凡以音乐与戏剧的结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体裁形式都属于“音乐戏剧”的范畴。如西方的歌剧、中国的戏曲等。但“音乐剧”并不是“音乐戏剧”的简称,这个名称所指的是一种特殊的音乐戏剧形式。
在英语中,音乐剧叫Musical。稍懂英语的人都知道,这显然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形容词,意为“音乐上的”、“悦耳动听的”。在音乐剧发展的早期阶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称谓。Musical只是作为“音乐喜剧”(musical comedy,这个名称用得最多)、“音乐戏剧”(musical play)、“音乐浪漫剧”(musical romance)和“音乐闹剧”(musical farce)等复合名词的前缀词。把这个形容词转换成名词并用作“音乐剧”的通称是在1940年代以后的事。
音乐剧于19世纪末发源于英国和美国。当时,欧洲古典歌剧中的一些比较轻松的形式已经相当繁盛,如所谓的喜歌剧、轻歌剧和小歌剧等。与大歌剧相比,这些形式已经算是比较通俗、比较贴近大众的了,但因为毕竟是歌剧的分支,所以其音乐语言的基本规范仍属古典音乐范畴,戏剧结构和音乐写作手法都还是比较严谨的。如曾经在上海演出过的施特劳斯的《蝙蝠》、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的《美丽的海伦》和意大利作曲家唐尼采第的《帕斯夸勒》,虽然剧情和音乐都比较轻松,但距离普通市民大众仍有一定的距离。
除了歌剧外,当时的城市生活中还有各种形式的娱乐歌舞表演。音乐上以当时的流行音乐为主,在舞台视觉上则追求华丽鲜艳的感官效应。这些表演的形式较为随意,除了歌唱和舞蹈外,还时常加进杂耍和笑话等。有些表演具有一定的主题或贯穿情节,有些则完全没有情节。演出的场所也是多种多样:剧院、歌厅、酒吧、甚至露天搭台。影片《红磨坊》和《艳舞女郎》分别展现了19世纪末的法国巴黎和20世纪80年代美国拉斯维加斯赌场中的歌舞演员的生活。这类表演形式直到现在仍有,上海歌舞团创演的《金舞银饰》其实也属于这种形式。当然,现在的演出要比当年豪华、“干净”了许多。在当时的歌舞表演中,有许多低俗甚至黄色的东西,即便是在西方社会,也上不了台面──“仅供成年男士观赏”。
在这种背景下,一种能“供全家人一起观赏”的,有相对完整的戏剧情节,又有富于时代感的音乐,能够满足中产阶级和中下层市民的娱乐需求的音乐剧便应运而生了。
早期的音乐剧是通过两个途径来发展建立的:一,在传统的喜歌剧或轻歌剧中注入娱乐性歌舞表演的元素,使之富有现代气息;二,以喜歌剧的音乐戏剧组织方式来对娱乐性的歌舞表演进行重新结构,使之在形式上更为有机和统一。在剧情上,有的强调轻松活泼的喜剧气氛,有的热衷缠绵感伤的浪漫故事。1892年的“音乐闹剧”《在镇上》、1893年的“音乐喜剧”。《快乐姑娘》被认为是最早的音乐剧,而这两部作品都是在英国伦敦的快乐剧院上演的。
英国是西方国家中最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国家,经济较为发达,也有着坚实的市民音乐戏剧传统。早在1728年,英国就出现了一部《乞丐歌剧》。这部作品的音乐中汇集了许多在当时流传甚广的民间歌小调,剧情中对当时的政治司法制度、统治阶级以及上流社会所热衷的意大利式歌剧进行了辛辣的嘲讽,是当代音乐剧的一个重要先驱。19世纪中,英国的古典音乐虽不甚繁盛,无法与德、奥、意、法等国家相提并论,但吉伯特与萨利文这对黄金搭档所创作的轻歌剧却有着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英国各大城市中的“歌厅”(music hall)也是早期流行音乐的重要温床。音乐剧在这样的土壤上孕育发生,是不足为奇的。
然而,真正使音乐剧与喜歌剧和娱乐歌舞表演相分离,形成独立的艺术品格和表现形式,并发展成为“20世纪中最为重要的戏剧形式”,则要归功于美国。
发达的经济,急剧膨胀的城市及其对娱乐生活的需求为音乐剧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以爵士乐和乡村音乐为代表的美国早期流行音乐为音乐剧的生长发育提供了雄厚的资源。文化的多元,社会的变动和经济的发展过程的各种矛盾所呈现出来的丰富的社会生态为音乐剧的现实主义取向奠定了基础。
20世纪初,美国上演的音乐剧多是来自英国的舶来品,但不久后,美国艺术家便创造出完全美国化的音乐剧作品,并使其不断发展和完善。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有几个重要的里程碑:
1927年上演的《演艺船》(Show Boat,一译《画舫璇宫》、《红船外史》)是一部结构完整连贯,剧情感人至深,音乐动人心弦(其中的《老人河》流传至今)的作品。这部作品的主题不是为人们提供娱乐消遣,而是深深触及了当时美国的各种社会矛盾,发人深省。《演艺船》曾先后3次搬上银幕(1929、1936和1951年),被公认为美国音乐剧发展历史上的“第一部成熟的杰作”。
以《蓝色狂想曲》而蜚声世界的美国作曲家格什温于1935年创作的《波吉与贝丝》(Porgy and Bess )在音乐语言上运用了地道的美国黑人音乐,而在形式上则较多地借鉴了歌剧的表现手法,因而被誉为“美国第一部真正的民族歌剧”。虽然美国音乐剧并没有就此走上“歌剧化”的道路,但作曲家的这种努力毕竟为音乐剧表现手法的扩展打开了一扇窗。到70年代末兴起的所谓“巨无霸型音乐剧”(mega-musicals)中,歌剧的结构手法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
音乐剧演出中向来注重舞蹈的运用,但直到1943年上演的《俄克拉赫马》(Oklahoma!)中,音乐剧中的舞蹈语汇才真正达到与整体戏剧发展形成有机结合的高度,成为表现戏剧内容的一个重要手段,而非单纯的展示甚至卖弄。由此,音乐剧便不再仅仅是“音乐”的戏剧,而成为一种各种舞台手段高度综合的艺术形式,舞蹈设计成为整体戏剧创作和表现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也使得脱胎于城市娱乐歌舞表演的音乐剧具有了更加严肃的艺术品质。到了《西区故事》(West Side Story,1957年)出现时,这种倾向体现得更加完整充分了。
50年代末,摇滚乐的兴起标示出西方流行音乐领域的革命性变化。60年代的《长发》(Hair)立即对此作出了反应。此后又出现了《群舞演员》(A Chorus Line ,一译《平步青云》)、《汤米》(Tommy,由著名摇滚乐队“何许人”The Who编创)等一系列被称为“摇滚歌剧”的音乐剧。
事实上,音乐剧与其他音乐戏剧形式的主要区别也正是在于她能够迅速吸收当代流行音乐领域的最新潮流,以最具时代性的音乐语言作为叙述方式。“摇滚歌剧”的出现使得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多少已经显得有些疲惫并日渐保守和程式化的音乐剧焕发了新的活力。此外,这一时期的音乐剧与当代社会思潮的结合也愈加紧密,对民权运动,反战,嬉皮士等都有所反映。在表现手法和形式结构上,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如叙述体(而非传统戏剧中的代言体)、散化结构、多元系列化结构和现代多媒体表现手段的应用等。
70年代初出现的《耶酥基督超级巨星》(Jesus Christ Superstar,1971年)也是一部大量运用摇滚乐的音乐剧,这部作品出自一位23岁的英国青年作曲家之手。此人名叫安德鲁∙劳埃德∙威伯(Andrew Lloyd Webbe,1948-)。威伯的出现改变了音乐剧由美国百老汇一统天下的局面。他的《埃维塔》(Evita,1978年)、 《猫》(Cats,1981年)、《歌剧院幽灵》(The Phantom of the Opera,1986年)等作品分别在伦敦西区和纽约百老汇上演,并成为有史以来演出场次最多、获利最多的音乐剧作品。与此同时,法国作曲家勋伯格的《悲惨世界》(Les Misérables,1985年)和《西贡小姐》(Miss Saigon,1989年)也在伦敦西区和百老汇获得巨大成功,
时至今日,尽管世界各国在音乐剧的发展水平上尚有差异,但将音乐剧视为是“美国专利”、“英国特产”显然也是有失偏颇的。仅以曾在中国上演过的日本音乐剧《李香兰》和澳大利亚音乐剧《巧巧桑》(取材于歌剧《蝴蝶夫人》,其中运用了木偶表演)来看,他们在这一领域中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以及所表现出来的独创性是不容忽视的,也是欧美音乐剧所不能取代的。
当今世界各国相继重视音乐剧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文化产业。《歌剧院幽灵》的全球票房在上一世纪的90年代末已超过27亿美元。
与唱片工业相比,音乐剧的制作投资要大得多,一部大型音乐剧的制作成本动辄上千万美元。与电影工业相比,音乐剧的市场又狭小得多,只能在剧场中演出。因而,只有保证有较长时期的高上座率,才有可能收回成本。
电影工业中“明星制”和唱片工业中的“打歌”(plug)宣传是音乐剧制作上演过程中常用的手段。为了确保“高投入,高利润”的实现,在剧目的策划和制作上,各国也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有的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先写出音乐(甚至只有一首主题歌)并推出唱片,取得较好的市场反应后,再写脚本,制作多个小样进行试演,征求专家和观众的意见并反复修改完善。只有到了有十分把握的时候,才投入巨资完成制作。有的采用逐层选拔的方式:在既有的低成本制作剧目中选择具有潜质的作品,充分挖掘其中的流行因素,依照“大制作”的要求对其进行彻底的改造。音乐剧的创编制作有时也不一定要采取从故事梗概到台词脚本到舞台制作那样的传统戏剧的线性流程,可以以一首主题歌作为起点,也可以先设想出若干富有效果的舞台场景,然后再进行整体构思来“自圆其说”。音乐剧圈中有一句行话:“音乐剧不是创作出来的,而是再创作出来的”。
现代意义上的音乐剧在中国出现得较晚。80年代的《芳草心》是新时期第一部音乐剧,其中的主题歌《小草》至今仍脍炙人口。90年代中期上演的《秧歌浪漫曲》尽管因为许多方面的不成熟而没有引起相应的反响、但其中仍有一些非常成功的探索值得注意。有专家评论道:当别人还在为如何将好莱坞的“大腿舞”(以发源于爱尔兰的踢踏舞为基础,加上较为夸张的踢腿动作)移植进中国音乐剧而煞费苦心的时候,《秧歌浪漫曲》已经将中国民间舞蹈的戏剧表现性提升至堪与《俄克拉赫马》相媲美的程度。此外,《乐器推销员》、《异想天开》、《西区故事》和《音乐之声》等国外经典剧目的成功引进上演表明我国的音乐剧演出队伍已达到一定的水准。港台地区近年来创演的《雪狼湖》和《天使不夜城》(曾来上海公演)等剧目也受到观众的欢迎。
随着我们自身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音乐剧这一人类现代文明中最新发展起来的戏剧艺术形式也将会在我们这个文明古国中扎下根来。
(本文作者:陶辛)
上一篇: 计算机音乐思维的历史渊源
下一篇: 定义音乐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