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为歌剧《塞尔维亚理发师》女主角谱写咏叹调“我心中有个声音”。此文并非谈论其创作或演唱,而是借题发挥,想说说歌唱家角色的行当与定位。
中国的京剧,行当分得一清二楚,那是不可能乱来的。唱小生的绝不唱黑头,唱老旦的绝不唱青衣。即便是青衣,还有梅、尚、程、荀等流派,同一个杨贵妃也会差异明显。而在国外,20世纪以后,人们的审美需求变得越来越挑剔,歌唱演员也更加专工有术。这就注定19世纪那些“全能”而“中庸”的人物难以复制。当今世界歌剧舞台,声音类型与角色分工越来越细化,歌唱家的角色定位十分规矩。单是女高音,即有莫扎特女高音、普契尼女高音、威尔弟女高音、瓦格纳女高音等等。这就意味你不能今天“吉尔达”,明天“托斯卡”,今天“夜后”,明天“伊索尔德”。
可是,中国某些Bel canto歌唱家,似乎对“规矩”很漠视,显得过于草率而随意,还美其名曰“挑战自我”。诸如男低音生抢男中音的戏份,抒情男高音揽下戏剧男高音的活儿,花腔女高音承包戏剧女高音的角儿,等等。“挑战”,这个词更多褒义色彩。但是,“挑战”需要条件和实力,否则会有悖“科学”发展观。前些年,有位非常优秀的中国抒情男高音,在德国硬撑着唱了一季“奥赛罗”,美妙柔润的歌喉,从此荡然无存,可惜、可怜、可悲,这是多么惨痛的教训。最近,某些“海归”歌唱家,开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主动或被动,接下本不属于自己声音类型的角色。一场两场看不出端倪,天长日久后患无穷。这样做的后果,既毁了演员的嗓子也毁了听众的耳朵。“我心中有个声音”,而这个声音已不属于“我”。
上一篇: 古典音乐新“噪音”潮流时尚
下一篇: 大师海飞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