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苏州
首页 > 新闻中心 > 音乐评述 > 文章内容

民族音乐要不要“交响化”引发争议

发布:admin    浏览量:1708    发布日期:2006-09-30

近年来,维也纳金色大厅频频掀起中国民乐热。为了赢得市场,许多民乐团在乐队组建和演出表现上不断创新:民族管弦乐编制以惊人的速度扩充并传播到海外,一大批经典西方乐曲也被移植到民乐上,连中央民族乐团首席谱台也摆上了五线谱。近日,上海民族乐团欲重演创作于上世纪末的中国当代四大民乐协奏曲。关于中国民族音乐要不要向“交响化”方向发展,议论声又起。

借鉴不能丢了本色

一种观点认为,民乐的室内乐和小型合奏并不具备交响化的传统,而独奏、重奏、协奏等组合演奏形式更能显示出中国民乐的丰富多样。如果交响化,民族乐器的优美音色与特殊演奏技法就会被削弱甚至被抹煞掉。

对此,上海民族乐团团长王甫建持异议,他认为,交响化是民乐发展的必由之路,应该从民族音乐发展的角度看待它。艺术需要多元化,借助西洋音乐的成功机制来发展民乐,与传统不相悖而应可以并存,因此不能人为地限制民乐发展道路。著名指挥家陈燮阳则表示,要表现民乐丰富多样的内涵,交响化无疑是多样化路径中的一条,西洋管弦乐发展也曾经历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研究民乐音响、编制变化的可能性,也是民乐发展的应有之义。

持谨慎态度者认为,提起民乐,人们联想到的就是江上荡漾的琵琶声、信手拨弄的瑶琴曲。俗也好,雅也罢,字当头,挥之不去,啥时候都不能丢了自己的。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贝宇杰说:民族乐器本身形态与特色尚有待完善,乐团声部设置也有待讨论,民乐是否可以交响化还需要认真研究。但最根本的一点是,民乐自身的神韵不能够流失。

交响化不等于乐队化

著名指挥家曹鹏指出,当前阻碍民乐发展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好的原创作品。说起琵琶,大家只想到《十面埋伏》,谈到二胡好像也只有《二泉映月》,演来演去就那么几个作品。据我所知,香港中乐团有专业人员根据作曲家的作品展开想象,专门研究乐器的搭配与融合,这是我们需要借鉴的。这位已80多岁的老人提起现今民乐的发展不无忧虑地说:不解决这个根本问题,交响化不交响化就无从谈起。王甫建则表示,民乐交响化并不是简单的交响乐队化,如果不顾中西音乐存在的巨大差异,而只是生搬硬仿,按照乐器的相似性,依西方交响乐队的规模与建制来组建民族乐队,无疑是存在严重问题的,我们既不能丢失民乐深刻的精神内涵,但也要放弃曲高和寡的姿态,吸收西洋乐运营模式,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典雅含蓄、能够诉诸内心的民族特色作品

专家们认为,民族管弦乐团创建不足百年,但已成为民乐主流合奏形式。如何在发展过程中跨越中西方审美标准的差异,区别中西方音乐特色,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创新发展,这需要民乐工作者进一步探索和努力。

苏ICP备07500736号 咨询热线:0512-69792982 62156895 版权所有:苏州音乐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