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苏州
首页 > 新闻中心 > 音乐评述 > 文章内容

儿童歌曲为何哑然──对很多孩子不喜欢儿童歌曲的思考

发布:admin    浏览量:2622    发布日期:2006-05-27

如果说《春天在哪里》《小燕子》曾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孩子刻意模仿着成人世界里个性乖张的“酷”,一知半解地吟唱着《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时,他们“失声”的童年背后是什么?根据一项最新的调查显示,当问及是否喜欢传统儿童歌曲时,多达80%的儿童表示不喜欢,喜欢厌恶。

流行歌手 一统天下

这次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儿童平时最爱听和唱的7首歌”依次为《发如雪》《夜曲》《不得不爱》《不想长大》《黑色毛衣》《洗唰唰》《欧若拉》,都是时下的流行歌曲;“儿童最喜欢的7位歌手”则依次为周杰伦、S.H.E、潘玮柏、林俊杰、蔡依林、王力宏、也清一色是流行歌手的“一统天下”。当问及是是否喜欢类似《春天在哪里》《小燕子》之类的传统儿童歌曲时,高达80%的儿童表示不喜欢,甚至厌恶。

缺少活力 无法共鸣

想起不久前在校园里的一则笑话,老师要求学生写出心目中的英雄,令老师觉倒的是,“张柏芝”“蔡依林”等赫然登上“英雄榜”。联想到这个最新的调查,都说明当前的流行趋势对儿童的兴趣、品味产生着强烈的导向和冲击,尤其是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信息铺天盖地,如果大人不加以引导,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儿童娱乐、价值观产生误导。孩子们不喜欢传统儿童歌曲的原因,是因为儿童歌曲“没有吸引力”“没有活力”“节奏感不强”“歌词内容太简单”,所以让人觉得“俗气”“老古董”,无法引起共鸣。

创作队伍 人丁稀少

孩子的话虽然有些稚气,但确实也反映出现在儿童歌曲方面停滞不前的现状。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我国拥有一支强有力的儿童歌曲创作队伍,瞿希贤、刘炽、李群、乔羽、金波、潘振声等名字耳熟能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国民经济的告诉发展,儿童歌曲的创作者队伍中除了年逾古稀的老人,鲜有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中青年作者。

    专家建议,不能忽视对儿童歌曲创造、宣传的支持力度。尤其是文化部门应加强对儿童歌曲出版、发行工作的扶持,电视报刊杂志也要为儿童歌曲提供充分展示的空间,让儿童歌曲在成人歌曲“漫天飞”的年代也有一片纯净的天空。

苏ICP备07500736号 咨询热线:0512-69792982 62156895 版权所有:苏州音乐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