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苏州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文章内容

中央音乐学院举办首届音乐评论比赛

发布:音乐苏州    浏览量:653    发布日期:2022-04-08

| 徐丽梅

近日,中央音乐学院首届音乐评论比赛落下帷幕。经过初评和复评两轮严格评审,组委会从41篇参赛文章中评选出10篇进入决赛,最终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4名。此次乐评比赛采用“比赛-研讨”模式,不同轮次采用不同的评审办法,穿插评委专家点评、选手答辩,选手与专家积极互动,让比赛具有教学示范意义。

比赛+研讨延伸热点问题

本次比赛面向央音全体学生,针对“和乐中西·融创未来”央音作曲系教师管弦乐、民族室内乐两场新作品音乐会撰写评论文章。参赛学生包括不同专业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评委们表示,不少参赛文章能将基于音乐会所延展的个人体验与价值判断相结合,体现写作者的知识背景与理性思辨,难能可贵。

决赛采用了选手宣读与答辩相结合的形式。同时,组委会还邀请了不同轮次的评委和专家、作曲家围绕本次参赛文章与乐评写作的相关问题展开研讨。在决赛现场,评委和选手们聚焦中国当代音乐的创作问题,以开放、自由、多元的理论观点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评委和专家们多层面、多角度地拓展讨论音乐评论写作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在研讨中涉及了许多当前中国音乐创作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诸如,由东西方文化引发的议题、对民族性和时代性的关注等。

对选手思考能力的考察是此次乐评比赛的重要评审标准之一。评委李淑琴教授认为:“音乐评论应具备四个条件,材料、工具、鉴赏力、思想性,音乐评论所体现的见解应保持独立性、客观性,还要符合艺术的规律。”《人民音乐》常务副主编张萌结合本次参赛文章,将乐评的评审标准分为了三个层次:技术层面的分析、问题意识和对问题的进一步探究,当达到第三个层次时,音乐评论才有可能引发不同领域的人对共同文化的思考,而这都以评论者的思想性为依托。在决赛现场,评委和专家们还结合个人的写作经验,对“音乐评论”这一写作的实践问题分享了自己的看法。评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音乐学系教授周海宏详细地总结了乐评写作的五个方面、十五个维度的问题,涉及了评论者的立场、评论者和创作者的关系、高水平的乐评写作应具有的标准等问题。

选手专家互动具有教学示范意义

央音音乐学系的选手们在本次比赛中表现抢眼——10名获奖选手中有8名来自音乐学系,音乐学系系主任安平在赛后欣慰地表示:“音乐学系的确应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到音乐实践中。另外,本次获奖的10名选手中,有6名都是音乐学系本科招生改革后入学的学生,包括获得一、二等奖的3名同学。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招生选拔的机制发挥了作用。”

获得一等奖的杨其睿同学表示,“这次比赛我第一次真正贴近、彻底了解了当代音乐的创作群体和创作模式,引发了我很多思考,希望今后能继续作为一个音乐学人,从更多元的文化和历史视角对当代音乐创作做出更新的评价。”获得三等奖的文子洋同学表示,“老师们的发言也让我受益匪浅,一方面是文字表达上的收获,另一方面也让我反观自己的作曲创作,有助于我对音乐的进一步理解。”

央音作曲系教授梁发勇认为,本次活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有助于提高同学们的音乐评论水平,教学与实践互相促进。组委会副主席贾国平表示,希望推进赛事的持续性,在可能的情况下将本项比赛推向全国,为更多的青年学子提供平台,促进良好音乐评论风气的形成。

中央音乐学院首届音乐评论比赛获奖名单

一等奖:杨其睿

二等奖:李林子、单奕翔

三等奖:文子洋、张浩哲、孙千千

优秀奖:左艳容、丁佳、张曦乐、黄美纶





苏ICP备07500736号 咨询热线:0512-69792982 62156895 版权所有:苏州音乐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