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能为您演奏一个星期瓦格纳的音乐,您将会为之而疯狂的......这不是“未来的音乐”,这是纵贯时代的音乐,因为它令人赞不绝口......
——乔治·比才,1871年
1813年的今天,理查德·瓦格纳(Richard Wagner),于拿破仑战争最后几年的混乱时期中,在德国莱比锡出生。
尽管一个多世纪来,究竟谁是他的亲生父亲。一直是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但他对音乐史的巨大影响是毫无疑问的,以至于有夸张的评论写道:西方音乐史分为两部分:瓦格纳之前,和瓦格纳之后。
几乎所有关于瓦格纳的文章都会提及,他那些具有高度原创性的伟大歌剧。
今天,我们换个方向来欣赏瓦格纳创作或改编的5部非歌剧音乐。
01
Beethoven Symphony No.9(Arranged Version)
钢琴改编版“贝九”
向伟大“乐圣”的致敬
瓦格纳革新的作曲技法和他颇富争议性的人品,使他常常成为当时漫画家们的创作题材。上图显然是指瓦格纳音乐中的巨大音响与新奇和声对当时观众听觉上造成的空前刺激。
瓦格纳的音乐起步其实很晚,11岁才真正接触钢琴。少年时他最大的兴趣也不是音乐,而是文学。贝多芬的音乐使瓦格纳激动异常,加上决定有朝一日能为自己的戏剧作品配乐,于是他开始认真学习音乐。
瓦格纳靠一遍遍地抄写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交响曲等乐谱来学习作曲,并对这位前辈几近痴迷。1830年,瓦格纳独立完成了个人第一部兼具技巧、力量与创造力的作品——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钢琴独奏改编曲。
虽然钢琴版“贝九”从音响效果上来说肯定比管弦乐显得单薄,但从钢琴这一件乐器的角度来评判,瓦格纳改编后的效果已属相当辉煌。如再考虑到“贝九”在那时空前大的规模和复杂的体量,而瓦格纳改编此曲时才17岁,由此足见其音乐才华之高。
▼这张由享誉世界的日本古乐大师铃木雅明指挥合唱的瓦格纳改编版“贝九”的唱片封面十分有特色:贝多芬的画像经过一步一步地变形,最终成为了瓦格纳。这似乎暗示了瓦格纳与贝多芬的联系与传承。
02
Symphony in C Major
C大调交响曲
刻满青春印记的唯一交响曲
青年时代的瓦格纳,此时的他已经长成了一副并不怎么讨人喜欢的模样:脑袋很大,显得和他的五短身材极不相称,下巴突出,前额很高。
1831年,瓦格纳考入莱比锡大学,过起了大学生惯常的优哉游哉、放浪形骸的生活。他以一系列器乐和管弦乐曲开始了自己的作曲生涯,这些作品都表现出古典主义音乐的影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应属1832年在布拉格首演的《C大调交响曲》。
这是瓦格纳18岁时的作品,它听起来似乎混合了贝多芬和舒伯特的交响曲风格,总体富于动力和激情,充满了一股年轻人的青春活力。
虽然比起后来的歌剧,此时瓦格纳的个人风格尚未形成,但不难听出,他运用既有音乐语言的技法已经相当纯熟。《C大调交响曲》作为瓦格纳终其一生唯一完成的交响曲,还是具有相当的可听性的。
03
Faust Overture
浮士德序曲
融合了一整部交响曲的精华
W.贝克曼的画作:瓦格纳与柯西玛、李斯特和汉斯·沃尔佐根1880年在拜罗伊特。
大文豪歌德前后历时80年才告完成的鸿篇巨制《浮士德》成为了西方作曲家们挖掘不尽的丰富灵感宝藏。歌剧体裁里最著名的有古诺的《浮士德》和柏辽兹将结局反转的《浮士德的沉沦》;交响曲领域中最著名的是李斯特所作的《浮士德交响曲》,以及马勒《第八交响曲》的整个第二部分。
《浮士德序曲》是瓦格纳所作的一部音乐会序曲,作于1839年至1840年间。瓦格纳最初打算将其作为自己的《浮士德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后来瓦格纳忙于歌剧改革事业而意识到他将无法完成这部计划中的交响乐,于是在1843年至1844年间(此时瓦格纳完成了其第一部歌剧代表作《漂泊的荷兰人》)修改了这首作品,吸收融合了他计划中另外几个乐章的主要乐思,整合提炼成了这首单乐章的音乐会序曲。
后来,瓦格纳在1855年(此时《指环》中的序幕剧《莱茵的黄金》已经完成)还对《浮士德序曲》作了最后的修改,这部作品才成了如今我们听到的样子。它是瓦格纳为数不多的为音乐厅而不是剧院创作的作品之一。
04
Wesendonck Lieder
魏森冬克之歌
禁忌之恋的最美爱歌
位于瑞士苏黎世的魏森冬克别墅
1849年,在巴黎二月革命的影响下发生的德勒斯登革命中,瓦格纳身为宫廷指挥却站在了人民军队一边,因而成为了当局缉捕的对象。瓦格纳从此走上了长达十多年的流亡之路。
1852年,瓦格纳在瑞士苏黎世结识了丝绸商人奥托·魏森冬克和他的妻子玛蒂尔德·魏森冬克。奥托极为欣赏瓦格纳的才华而予以慷慨资助,甚至为瓦格纳和他曾经是马格堡剧院很有名的演员妻子明娜购置了一栋紧挨着魏森冬克别墅的二层住宅“永久居住”。
明娜·瓦格纳
奥托的妻子玛蒂尔德本身是一位具有极高文学造诣和音乐天赋的女诗人和小说家。才貌双全的她与瓦格纳产生了感情,瓦格纳把她视为“女神”。瓦格纳放下正在进行的《尼伯龙根的指环》而迅速展开创作并得以完成的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可以说就是两人爱情的结晶之作。
创作期间,瓦格纳不仅把《特里斯坦》的剧本给玛蒂尔德看,还每天把新写好的音乐在钢琴上演奏给她听。后者被剧中“爱高于一切,而死亡是爱最后的唯一归宿”的爱情理念深深打动,并有感而发写下了五首诗歌《天使》《静止》《在温室里》《痛苦》和《梦》。其中,《梦》和《在温室里》另附有“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习作”的副标题。
玛蒂尔德·魏森冬克
为了表达自己对玛蒂尔德的爱,瓦格纳沿用了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和声技法与情感氛围为这五首诗谱了曲,并以《魏森冬克之歌》命名送给玛蒂尔德(两人的私情最终被瓦格纳的妻子明娜发现,冲突过后玛蒂尔德随丈夫去了意大利。而瓦格纳夫妇名存实亡的婚姻关系一直维持到1866年明娜去世)。
作为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副产品的《魏森冬克之歌》最初是为女声与钢琴而作,后来有了乐队伴奏版本,而一些男歌唱家也纷纷演唱起这套作品。如今,这部声乐套曲和接下来要介绍的《齐格弗里德牧歌》,共同成为了瓦格纳最受音乐会演出和唱片录制欢迎的两部非歌剧作品。
05
Siegfried Idyll
齐格弗里德牧歌
献给妻儿的音乐礼物
瓦格纳、柯西玛和他们的儿子齐格弗里德
瓦格纳的第二任妻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李斯特的女儿柯西玛。李斯特与瓦格纳几乎同龄,而柯西玛整整小瓦格纳24岁。柯西玛为瓦格纳生下第一个女儿伊索尔德的时候,瓦格纳的妻子明娜还未过世。
父亲李斯特十分失望与恼火,被戴绿帽的指挥家汉斯·冯·彪罗更是痛苦不堪,因为他深爱柯西玛,又与瓦格纳是好友,同时,对瓦格纳作品的极佳诠释也助他达到了事业的巅峰。
柯西玛
1867年,也就是明娜去世后第二年,柯西玛为瓦格纳生下二女儿伊娃。1869年,瓦格纳唯一的儿子齐格弗里德出生。又过一年,伤心不已的彪罗与柯西玛离婚,并把他们的5个孩子都扔给了柯西玛,此后终生没有再娶。柯西玛很快与瓦格纳举行了婚礼,当时,瓦格纳57岁,柯西玛33岁。而令所有人欣慰的一点是,婚后瓦格纳认真努力地去照顾彪罗留下的那5个孩子。
汉斯·冯·彪罗
《齐格弗里德牧歌》是瓦格纳的独子齐格弗里德出生后,他送给第二任妻子柯西玛的一份生日礼物。该曲的首次演出是在1870年12月25日的圣诞节早晨,并且经过了瓦格纳的悉心安排。
柯西玛在日记里回忆道:“当我醒来,我听到了声音,它越来越响,我不再以为自己是在梦中。那是音乐,多么美妙的音乐!我感动得哭了,屋里其他人也哭了。”多年后,大指挥家托斯卡尼尼为此感叹道:当那天清晨柯西玛在乐曲声中醒来时,她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
瓦格纳与儿子齐格弗里德
《齐格弗里德牧歌》与当时瓦格纳正在写作的《尼伯龙根指环》系列第三部《齐格弗里德》音乐上的诸多联系是显而易见的。瓦格纳最初打算将该曲仅作为私人作品时常为柯西玛演奏。后来迫于经济拮据,于1878年2月将该曲卖给了出版商(若非此举,后人可能就不会听到这首作品)。
最初的《牧歌》是为13人编制的小型室内乐团谱写的,为了迎合市场,瓦格纳将其扩充成了35人的乐队版本。如今,这首曲子的演奏人数往往更多,而演奏速度也比瓦格纳时代要慢得多。
上一篇: 从解构主义视角看钢琴音乐表演中的个性问题
下一篇: 论《4分33秒》的价值取向与审美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