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前,德国小提琴大师穆特音乐会之后,国家大剧院散场人群中一位大爷和他的老伴儿有这样一段对话。“谁是穆特儿?就是那个一直站着的女人吗?”“那个就是模特儿!”“拉的什么我都听不懂,她为什么不唱个歌儿?”
很多朋友听到这个故事后,都会发出“大剧院观众素质太低”的感叹。这并非没有道理:“看房”的人多,演出现场的“气场”自然浮躁,自然不那么满目阳春白雪。指挥家卞祖善曾抱怨,国家大剧院一半以上的观众是去“看房”的!这老两口显然也是“看房团”的一员。
穆特音乐会恰逢为期近一个半月的“交响乐之春”。这个“春天”里,全国30多支乐团轮番举办音乐会,最低票价只有三四十元。正是这样一个低票价,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多月来国家大剧院从早到晚的摩肩接踵。到谢幕,“交响乐之春”的观众超过20万人次,其中观摩人数达十三万人次。
这是一个其他剧场难以企及的“天文数字”。尽管这20万人中,真正的音乐爱好者比例不高,有些甚至就像我朋友感叹的那样“素质太低”。
但,我们这些古典音乐爱好者们中又有谁是天生就懂就爱的呢?艺术不是教科书而是生活和品质的一部分,以往我们的“教科书”太多,却总是难以让它融入生活。在中国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更多的人已经对生活品质提出更高要求。这个时候“第一次接触”成为了最重要的时刻。公益性质、为全民服务的国家大剧院,用降低门槛的举措让人们走进剧场,走近艺术,这既是亲民举措,更是对中国潜在艺术爱好人群的发掘举措。
所以,“看房团”并不可怕,欣赏建筑也是一次有意义的体验。尽管有人可能从此与大剧院绝缘,但也一定有人会因为这次“看房”之旅发现生活中的一片新天地。
两年前,穆特曾来过北京,票价是今年的两到三倍,观众是她的拥趸以及附庸风雅的有钱人。今天,中国顶级的音乐殿堂里,穆特的观众是她的拥趸、附庸风雅的有钱人以及被低票价吸引来的“看房人”。希望两年后,一些“看房人”会成为穆特的新拥趸。
上一篇: 国家大剧院演与教齐头并进
下一篇: 青歌赛歌曲为何不感人难流传